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和文字,归纳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和文字,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二  “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厌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富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汉书食货志》

(2)依据材料二,为什么贾谊上书汉文帝提出“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材料三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3)依据材料三,概括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1)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意义: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发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为了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统治。 (3)问题:西汉初期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或者答出“王国问题”)措施:颁布推恩令(或推恩令的具体内容);汉武帝还采取措施取消了许多诸侯王的封国和土地,剥夺爵位;刺史制度。 【解析】 (1)据材料一的图片和文字可知,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是: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据材料二“则富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知,贾谊上书汉文帝提出“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目的是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统治。 (3)据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可知,西汉初期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当时社会生产现象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反映“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在实施商鞅变法后对秦国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三  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拓跋珪建国后,开始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在北魏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威为北魏统治的重要杜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这为北魏政权統一北方莫定了基础。

——摘编自内蒙古鸟兰察布市文化研究促进会《乌兰察布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

材料四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統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使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四,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读图拓展题

(1)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地理位置指出①②③中代表魏政权的是哪一个?

(2)下图是成都武侯祠一副著名的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其内容折射出三国时期一位政治家治国和作战的指导思想。这位政治家是谁?

(3)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天下纷争英雄辈出,留给后世许多经典历史故事。请你在“草船借箭”和“三顾茅庐“中任选一个,讲述一个成语故事。

 

查看答案

请按顺序制作一个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到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更替简表(每个王朝开始的时间和名称)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 商鞅变法一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 汉武帝“罢黜百家”一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D. 官渡之战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查看答案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 公元前3世纪初期

B. 公元前3世纪末期

C. 公元前2世纪初期

D. 公元前2世纪末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