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城居民募集金钱,建立了自治机构,并向教主交纳了赎金,但主教背信弃义,挥霍了赎金,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这次起义是为了
A. 获得自治权
B. 推翻大领主的控制
C. 获得市民权
D. 获得封地
那个时代,土地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是社会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人们追逐利益的核心。查理•马特起家和事业的发达必然有一大批忠心耿耿为之效力的人。他笼络这些人的手段是
A. 创建基督教
B. 向教皇献土
C. 实施采邑分封
D. 建立法兰克王国
中世纪时,教会主要使用了两大法宝作为统治和奴役人民的精神武器:一是蒙昧主义;二是禁欲主义。这里的“教”是指
A. 佛教
B. 基督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如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叙述准确的是
A.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B. 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C. 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 自由民中的成年男性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或者所谓的“同态复仇”原则,有学者认为这都是“野蛮的原始残余”有学者却认为这体现的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一种进步,体现了立法者的人本观念。据以上信息判断,学者们研究的文献是
A. 汉漠拉比法典
B. 《权利法案》
C. 《独立宣言》
D. 《人权宣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领先世界,创造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对比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材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根据图三示意图信息,判定这著名水利工程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四中的人物是谁?他与图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用他当时的身份来说明该水利工程属于秦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水利工程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五图六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的名称及其用途。
材料四 (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全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下令)郡国(各地)务劝农桑。”
——《史记•景帝本纪》
(5)材料四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局面称之为什么?
材料五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名要术•种谷》
(6)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该著作的作者和该书在中国的历史地位。材料五强调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