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边漫画揭示的社会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1789年的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俄国
“国家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同时抬高工业品价格,以此达到积累资金之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生活严重扭曲,日常生活物资匮乏,城乡关系出现紧张。”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列宁新经济政策下的苏俄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
C. 罗斯福新政下的美国 D. 斯大林统治时的苏联
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共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段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 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 B. 人民子弟兵勇敢无敌
C. 统一战线立新功 D. 土地革命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
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这里报道的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红军长征
C. 北伐战争 D.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恭亲王奕诉致某国特使信:“贵国士兵,对于皇帝避暑行宫,仍肆焚掠,其故何为?尔等亦文明之大国也,其军士饱经训练,宜有纪律,今乃焚毁皇帝行宫,所根据者何因?贵统帅何以不加禁止,置若罔知乎?”奕诉指责该军犯下的暴行发生在( )
A. 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B. 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C. 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D.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恐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就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2)材料二的诗句表明签订了什么条约?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哪一战争后签订的?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