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采取什么制度管理地方,这考验的是统治者的智慧。在这个问题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采取什么制度管理地方,这考验的是统治者的智慧。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反复。

材料一:

材料二: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县的人口在万户以上的,其长官称县令;不满万户的称县长。……县以下的地方政区是乡,乡辖(管辖)十亭,亭有长;一亭十里,里有魁;一里则辖百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

——摘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当时人们的看法,认为周王朝亡于分封,而秦王朝亡于不分封﹣一如果封国林立,到处有皇族据点,陈胜、吴广星星之火,便不会燎原。西汉王朝则采取折中办法,一方面仍保留秦王朝的郡县制度,一方面也恢复周王朝的分封制度,王爵封国统耪数县或十数县,地位高于郡,侯爵封国只统辖一县或数乡,与县相等。

——摘自《中国人史纲》

材料四: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摘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译文:主父偃向皇帝劝说道:“现在诸侯王的子弟有的多达十几人,而只有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王位,其他人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生骨肉,却不能享有一尺的封地,这就使得仁孝之道不明显了。希望陛下命令诸侯王可以把朝廷给他的恩惠推广到其他子弟的身上,用本封国的土地封他们做侯,他们人人都为得到了希望得到的东西而欢喜;陛下用的是推行恩德的方法,实际上却分割了诸侯的封国领地,朝廷没有采用削夺的政策,而王国却逐渐衰弱了。”

请回答:

问题一: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图片所示形势与哪一王朝的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在当时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问题二:材料二所示现象出现与哪一王朝开始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当时,“那守”“县令(县长)”等地方长官都是如何产生的?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历史意义?

问题三:对材料三中“周王朝亡于分封,而秦王朝亡于不分封”的观点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问题四: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反映了主父偃向哪位皇帝提出的什么建议?为了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这位皇帝还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问题一: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问题二:郡县制;地方长官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问题四:主父偃;汉武帝(刘彻);“推恩令”(推恩);刺史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解析】 问题一: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图片所示形势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问题二:材料二所示现象是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当时,“郡守”“县令(县长)”等地方长官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意义结合所学从加强了中央集权等回答。 问题三:第一小问显然同意材料的观点;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从商朝灭亡和秦朝灭亡与暴政有关,不是制度的问题。 问题四:据材料“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被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推恩令的描述,是主父偃向汉武帝所提出的建议;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为巩固国家的统治,汉初分封了许多封国。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为监视地方官吏豪强,此皇帝还建立了刺史制度;这些措施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材料一: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8000多年,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碳化稻粒和骨笛。

材料二:刻有文字的甲骨(图3)

材料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图4)

材料四:①时(曹)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鞋子),跣足(光着脚>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

——罗贯中(约1330﹣1400年)《三国演义》

②公曹操)闻攸来,跣足迎之,抚掌笑曰:“(你)来,吾事济矣!”

——裴松之(372﹣451年)奉旨作注《三国志》

③(袁)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满足),来奔,因说(劝说)公(曹操)击(淳于琼,哀绍部下,驻扎在乌巢)等。

——陈寿(233﹣297年)《三国志》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两件文物分别证明了怎样的基本事实?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对比半坡遗址与贾湖遗址的异同点。

问题二:材料二中文字的名称是什么?这些文字有何历史地位?材料二所示文物对于研究商周时期历史来说,是第几手资料?

问题三:材料三所示文物证明了怎样的基本事实?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另一重要标志是什么?

问题四:分析材料四的三段材料,按可信程度自高往低排列,顺序是什么?综合所学知识,辨析这几段材料,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当时的史实(可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方面描述)

 

 

查看答案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A. 王羲之

B. 钟繇

C. 胡昭

D. 顾恺之

 

查看答案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是

A. 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B. 撰写了《九章算术》

C.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D. 撰写了《周髀算经》

 

查看答案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淝水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八王之乱

D. 祖逖北伐

 

查看答案

通过如图,我们可以分析出:西晋时

①氐族迁入长安以西的关中地区

②羌族迁入长安以西的关中地区

③匈奴族和羯族迁到黄河以南的地区

④鲜卑族迁到辽宁和陕西及河套地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