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放卫星,土炉炼废钢,千年荒唐事,招来三年荒。”诗中“三年”应该是指
A. 1949-1953
B. 1953-1956
C. 1956-1959
D. 1959-1961
莫言小说《蛙》描写到:“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C.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D.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变化,其中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会议通过了
A. 一五计划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
C. 《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A. 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 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 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 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A. 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