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称:“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摘自纽约《每日新闻》采访报道
材料二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三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摘自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1)比较材料一、二及所学,指出尼克松对华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制度上的探索?
(3)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一年后,曾留学英国的严复,在《救亡决论》中痛苦地发出了“救亡”的呼号。一时间,“救亡图存”开始成为中国各阶层有识之士强烈的政治诉求。一批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社会进行启蒙的重任,提出改良社会的主张。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
材料三 20世纪初的中国,帝制结東,民国初兴,此时政治势力裂变纷争,思潮言论喧嚣撞击,以一批具有中西文化背景的青年才俊为主将,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开启了一场思想与文化启蒙运动。
(1)材料一中的有识之士发起了什么运动?有何重要作用?
(2)材料二中的“世界之潮流”主要指什么?孙中山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又是什么?他在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方面做了哪两大突出贡献?
(3)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材料三所述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探究问题。
材料一 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国家甚至不敢相信。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
材料二 台儿庄战役胜利主要源于国民党官兵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发扬。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态度由妥协逐渐到强硬,对国民党广大官兵的积极抗战起到指导作用。第五战区在战役总结中所述:“最高指挥官之镇定,于前方士气影响极大。徐州于二月上旬敌于究州南下,蚌埠北进时,发发可危,战区之司令部本应早离徐后撤,然以长官镇静之处,不仅得支持三个月之久,且获台儿庄之胜利。”1938年蒋介石4月7日通电全国: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胜利?。
(1)据材料一,指出台儿庄战役胜利的世界意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内在动力是什么?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探究其原因。
据初步统计,联合国已部署了69个维持和平行动,其中56个是1988年以来开展的。近些年,共有数十万名军事人员和数万名联合国警察以及来自超过120个国家的文职人员参加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这一现象表明
A. 恐怖活动的范围扩大
B. 维和行动的规模扩大
C. 霸权主义的危害增大
D. 国际贸易的影响增大
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不断增加军费支出;80年代,主张摆脱美国控制的《日本可以说不》广为流传; 90年代后,向海外派兵,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的上述演变主要说明:( )
A. 日本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B. 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C. 日本拒绝承担第二次世界大战罪责 D. 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时,应该如何组织人类社会?”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课题。而美苏两国做出的反应是
A. 发动战争以解决争端 B. 寻求世界和平与发展
C. 采取全方位的对峙与竞争 D. 加强国际谅解与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