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是一个短暂的朝代,又是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成就斐然,对中国历史有很多重要的贡献。下列各项不属于其贡献的是:
A. 开通了大运河 B. 开创了“开元盛世”
C. 开创了科举制 D. 重新统一了中国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下列朝代中,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中国的是
A. 唐朝 B. 隋朝 C. 元朝 D. 宋朝
如果你去广州、泉州、徐州等地旅游,会发现这些城市都有“状元街”。下列制度与“状元”有关的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
各国有其不同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策略,值得其它国家所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的原因。
材料二1921年8月,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此后,不少欧洲商人步哈默后尘而来
﹣﹣《正道沧桑一社会主义500年》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哈默能够在苏俄投资经营的主要条件,并简要分析对苏俄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日本战后经济奇迹也并非全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奇迹。日本战后不能发展自己的军队,这对经济反而是个大利好。日本政府非常重视产业政策,以通产省为最重要的经济指导部门,以引导企业的经营生产行为。其地理特质也帮助它能以较低的成本沿海岸修成打通全国的交通干线,而日本的工业布局也围绕交通干线形成,铁路运输和海运都非常便利
(3)据材料三,分析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一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力,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节录)
材料二:1913﹣1925年俄国(苏俄或苏联)粮食产量
年份 项目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产量(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材料三:1933年5月,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节选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材料四:在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判断出,苏俄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1921年俄国(苏联)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二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4)材料三反映了美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结合材料三说出其特点?
(5)根据所学史实,回答下列问题: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②“计划经济”模式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最终,哪一国家的改革成功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
(6)以上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成功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夏鼐
(1)请举一例说明其观点?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争鸣的各学派中,哪一个学派的思想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思想解放无止境,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前奏。哪一次运动倡导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在它影响下,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哪一思想解放的风暴?
材料三: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朝,即所谓进奏院状,作为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进奏院状主要涉及皇帝的活动、诏旨和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至于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信息,则并不多见。
﹣﹣中华传媒网
(4)唐代以来报纸的产生与发展,与我国古代哪两大科技发明密切相关?
材料四:“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英国学者李约瑟
(5)请用事实支持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