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时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皑、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司马光《资治通签》
材料三 (唐朝)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反映哪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能反映唐蕃交往的史实。
(2)材料二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实行这种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唐太宗由此获得了什么尊称?
(4)综合以上材料,概况唐朝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并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制度创新和完善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统一后,政权稳定急需一大批人才解决官吏缺乏问题……隋文帝为团结广大庶族地主,缓解阶级矛盾,同时为了集中选士权,改革用人制度,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下令举贤良,以德才为标准选拔官吏,对应试者身份不再过多限制。
——冯兵《隋唐五代科举制与城市教育交迁》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三 唐代官员说:“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 初试 | 二试 | 三试 |
明经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贴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贴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文帝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正式确立于哪位皇帝时?有什么特点?
(3)结合材料三说明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哪一科更重要?理由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唐朝灭亡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对这一时期理解正确的是
A. 大一统,内含政权分立隐忧
B. 政权分立,南方北方战事不断经济萧条
C. 大一统,局势持续动荡不安
D. 政权分立,统一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D. 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发展到65万,黄巢起义
A.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 使唐朝由盛转衰
D.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