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16年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华光礁1号”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材料四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韦尔斯《世界史纲》(英国)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①和③分别是哪两个国家?并列举这两个国家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写出这艘“商船”原定的航行路线。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当时政府在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什么?

(3)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材料三中“中外之间友好交往的一面”;再举一例说明“武力冲突的一面”。

(4)材料四中的“帝国”当时采用什么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这个政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天竺,日本;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 (2)路线:从泉州港出发,经西沙群岛,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工具:指南针;部门:市舶司。 (3)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武力冲突:明朝倭寇侵扰东南沿海;明末清初荷兰侵占台湾;清初俄国入侵黑龙江流域。 (4)政策:闭关锁国。启示: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解析】 (1)唐朝的繁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分别是:①天竺,③日本。玄芙是唐朝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经义,从长安出发,历经艰辛,到达天竺。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传播唐文化;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 (2)依据课本知识可知,这艘“商船”原定的航行路线是从泉州港出发,经西沙群岛,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是指南针。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市舶司,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明清时期,中外之间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叉社会经济发展。明清时期中外“武力冲突”的典型史实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保卫战等。 (4)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时,大清王朝的统治者却对“天朝”的地大物博极尽夸张之词,对外部世界懵然无知,反映的是清朝统治者来取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不能看到世界的变化,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启示:对外开放导致国家兴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衰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图片

材料二  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引发革新工艺技术的社会需要,推进科技发展,涌现出一些在传统科技领域取得一定突破的科学家。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材料三  见下表《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请回答:

(1)请依据材料一结合图片信息写出我国宋代甲、乙两项科技发明的具体名称及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的重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著作及作者?

(3)依据材料三中表格来看,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迅速下降。试从政治、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l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被历史淘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简述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主要原因。

(4)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有什么异同点?

 

查看答案

民族交融,民族团结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以如图片能够说明

①西藏,新疆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②和亲、册封是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方式

③元朝首次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④新疆开始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B.司马迁的作品《史记》秉笔直书,成为史书的典范

C.文天祥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D.昆曲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查看答案

下表是科举考试在不同时期南北方状元人数的对比(单位:个)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朝代地区

五代

北宋

南宋

北方

40

6

28

6

11

10

南方

17

10

27

74

78

88

 

 

A.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B.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C.统治者更重视南方人才 D.南方社会环境比较安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