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 A.声波传到鼓内去...
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指没有改变( )
A.音量
B.音调
C.音色
D.响度
查看答案
探究:发声的桌面也在振动?
提出问题: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但肉眼却看不见桌子在振动.桌子是否在振动呢?有什么方法证明桌子在发声的同时也在振动呢?
实验设计:
(1)如图所示,在桌子上固定一小块平面镜,让太阳光(或手电筒光、玩具激光发出的激光)照射在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墙上出现一个小光斑.
(2)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墙面上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3)用力敲击桌面,观察小光斑位置的变化.
收集证据:
桌面发声时,你发现墙壁上小光斑______,这说明______.
交流合作: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说说你的办法,试着做一做.
查看答案
刘燕老师注意家里摆钟(图甲)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她请教了物理组的周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周老师的指导下她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 6 | 7 | 8 |
摆长l/m | 0.30 | 0.40 | 0.50 | 0.60 | 0.70 | 0.80 | 0.90 | 1.00 |
周期T/s | 1.1 | 1.3 | 1.4 | 1.5 | 1.7 | 1.8 | 1.9 | 2.0 |
(1)从表中数据可知,摆长l越长,周期T越______.
(2)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该怎样做?______.
(3)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______.
查看答案
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______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______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____(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__(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查看答案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