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用了A、B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及部分现象准确地记录在下表中:
请你完成下表中①、②填空内容.
| 凸透镜焦距(cm) | 物到凸透镜距离(cm) | 像到透镜距离(cm) | 像的情况 |
正、倒 | 大、小 | 虚、实 |
凸透镜A | 14 | 20 | 47 | 倒立 | ①______ | 实像 |
30 | 26 | 缩小 |
40 | 22 | 缩小 |
60 | 18 | 缩小 |
凸透镜B | 18 | 20 | 80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30 | 34 | ②______ |
40 | 27 | 缩小 |
60 | 22 | 缩小 |
帮助他们分析从表中获得的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
(示例)结论一:
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
结论二:在成实像的情况下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如图1示,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下表:
序号 | 橡皮筋长短 | 橡皮筋粗细 | 振动快慢 | 声音 |
甲 | 相同 | 细 | 快 | 尖锐 |
乙 | 相同 | 粗 | 慢 | 低沉 |
实验2如图2所示,两次敲打音叉,观察泡沫球被弹起,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泡沫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泡沫球被弹起的高度较大,而且音叉前后两次发出的声音是前者较小后者较大.
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l)实验1主要是研究声音的______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的______.
(2)实验2主要是研究声音的______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的关系: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______.
(3)如果还要研究声音的第三个因素,你打算设计一个怎样的实验?请举一例.
查看答案
(1)请在图1中,作出光线由空气中斜射到玻璃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2)己知点光源A和两条反射光线,试在图2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查看答案
摄影师给全班同学合影,通过取景框发现站在边上的小明和小刚没有进入取景框,请问摄影师应该怎样做才能照好这张合影?
查看答案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应先调节
的中心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若它们的位置固定不动,移动光屏,在屏上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
在离平面镜前5cm处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后的像跟蜡烛的距离是
cm,如果把镜面移动到像处,则像将移动
cm.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