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震耳欲聋”这句成语你一定听说过,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形容声音的响...

“震耳欲聋”这句成语你一定听说过,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形容声音的响度很大
B.它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它说明噪声的危害很大
D.它说明物体振动很快
(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析】 A、“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故A不符题意; B、“震耳欲聋”也形容声音具有能量,能将耳朵振聋;故B不符题意; C、“震耳欲聋”也能反映噪声的危害很大,将耳朵振聋;故C不符题意; D、“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由于声音振动的振幅大所致;而不是由于振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的是音调;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认证
查看答案
阅读并解答:
阅读材料(一)
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通常在20Hz至20000Hz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
阅读材料(二)
前苏联科学家舒雷金进行过一项研究:他在靠近海岸的研究站上不断放出气球,然后用仪器记录这些气球的振动情况,居然发现,在气球发生剧烈振动以后,往往会有风暴的出现.研究还发现,气球的这种振动很慢,频率低于20Hz.振动是由远处海面上传来的次声波引起的.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解决下面问题: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元暗礁,探测船发出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
(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
(3)探测船在一次海上航行时,轮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在脸颊上贴了一下,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学依据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根据甲图象.manfen5.com 满分网
(1)写出你获得的三条信息.
(2)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查看答案
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将声音传到远方.小明想:“声音的这种波动我为什么看不见?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小明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小碟、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小明将洗衣粉倒入碟子中,加水溶解;然后将铁丝弯成一个带把的铁圈,将铁圈放在水中,使铁圈附上一层薄膜.小明将铁圈放在音响的喇叭前,打开音箱.这时,他发现,薄膜随着声音不断的在发生变化,如图所示.
(1)小明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结论?
(2)小明的研究大致上经历了什么样的探究过程?
(3)小明在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运用了什么物理学的探究方法?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在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中,进行如下操作: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后折(如图乙).
manfen5.com 满分网
观察分析图,请你写出两条信息:
(1)______
(2)______
根据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一条物理规律,请你表述如下: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