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淅沥(xī)喇叭声咽(yè) B.阔...

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淅沥(xī)喇叭声咽(yè)

B.阔绰(chuò)五行缺土(xín)

C.休憩(qì)惴惴不安(zhuì)

D.阴霾(mái)涸泽的鱼(hé)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各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树林阴翳    翳:

(2) 太守谓谁

谓: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4.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走近名著。

作为初中毕业生,你一定读了不少中外名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部?请写出作品中一个人物及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情节。

著作

人物

情节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2.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莲是高洁的象征,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                       ,”来表现自己洁身自好的品质。

6.今年4月,国家出台了国策十条,要努力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两句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7.“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雨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心,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与“雨”有关的诗句:                                     

 

查看答案

今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灾情严重。即将初中毕业的桑姆,因为伤情严重,无法参加毕业考试。请你带着鸡西人特有的情意给她发一条短信,鼓励她战胜困难,重返校园。

 

查看答案

阅读《亲近自己的双腿》完成下列各题(21分)

 

亲近自己的双腿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到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走,也要40分钟。这么长的路,怎么走啊?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5元?不是说3元吗?”我不想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就说:“上车吧,就收你3元。”   

②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0岁的年纪。

    ③车前行着,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左腿上。

    ④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蹬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我刚30出头,有130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我走着去。我当然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⑤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了,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那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⑥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踪影了。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到鼓舞。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仍在了后面,把坡仍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⑦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80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怎么走那么远?”我问。“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恰巧坐了我的车。途中,他们想换车,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竟然一口气蹬到底!”

    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那条腿已经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⑨别墅到了。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⑩返回时,我徒步走过了那段40分钟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的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第③段画线句“我正觉奇怪”中,“我”“奇怪”的是                                       (2分)。

2.第④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我”的心理活动。请联系上下文,把“我”的心理想的内

容补充完整:                                                                                                                       

                                                                 (3分)。

 

3.第⑤段中加点词语“挣生活”的意思是                                                                    (2分)

4.从语言特点看,在第⑤段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陈述理由。(3分)

 语句:                                                                   

 理由:                                                                 

5.第⑥段画线句说“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踪影了”。起先纠缠着、笼罩着“我”的惆怅和悲凉,为什么到此时“竟然了无踪影了”呢?(3分)

答:                                                                                                                        

6.第⑧段中说,车夫的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车夫的“尊严”具体表现在(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什么?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