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B.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D.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B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B.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心急如焚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C.2009年11月1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圆满收场。

  D.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复杂,而井然有序。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堕落(duò)      澄清(dēnɡ)    酝酿(niànɡ)    苦心孤诣

  B.腆着(tiǎn)     恣睢(zì)      蓬蒿(ɡāo)      荒草萋萋

  C.羼水(chàn)     荇藻(xìnɡ)    粗拙(zhuō)     心旷神怡

  D.诓骗(kuānɡ)    绽出(zhàn)    匀称(chèn)     猝不急防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

(1)烽火连三月,               

(2)                 ,雪上空留马行处。

(3)夕阳西下,                  

(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                                      ”以“蓬”、“雁”白比,写出了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6)同是望月,自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                                      ”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回答)

 

查看答案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无论是自己的一问,还是他人的一问,都有可能引发深刻的思考,都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请以“那一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9分)

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在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好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我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沿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八十,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散文海外版》)

1.阅读①②两节文字,将文中石头的不同名称依次填写在横线上。(3分)

普通石头→                                  

2.作者为什么说“就是毕加索、米开朗基罗在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4分)

                                                                                    

                                                                                     

3.细读第③段文字,完成以下任务。(5分)

(1)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作简要赏析。(3分)

                                                                                     

                                                                                      

(2)“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一句中的加点词分别透露出“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⑤节画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

                                                                                    

                                                                                     

5.文章题目为“母亲石”,但文中更多篇幅却在写自己和朋友的母亲,为什么这样安排?(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