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题目要求默写诗句。(8分)
(1)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是: , 。
(2)“ , ” 这两句诗是《泊秦淮》中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3) ,化作春泥更护花。
(4)海内存知己, 。
(5)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像山泉在呜咽, 。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4分)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丰富多采的新天地。“长征之歌”专题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动人情景,讴歌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爱国情怀”专题里,我们似乎qīnɡ听到海外游子思念故土的心声,体会到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也品味了著名科学家始终眷恋祖国的深情,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chóu的忧愤,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qīnɡ 听 ______ 壮志难chóu 眷恋____________
(2)上面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1分)________改为________
以“我们的生活充满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题目补充完整;(2)表达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
(4)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阅读《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回答下面各题。(12分)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不以兵革之利( ) (2)环而攻之而不胜 ( )
(3)委而去之 ( ) (4)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 (2分)
A.正确的道理 |
B.统治的方法 |
C.“地利”与“人和” |
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 |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2分)
阅读《将兴趣进行到底》完成下面各题。(10分)
将兴趣进行到底
葛玲玲 廖奎斗
12010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术热。7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魔技”不断提高。12岁那年,刘谦获“台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终于,在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2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3我们的教师、家长是深谙此理的。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却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注意的手段。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力量。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如果只看到兴趣的“外在吸引”,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4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5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逼趣”。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二是“杀趣”。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才,只要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杀,不允许孩子涉“足”。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马拉多纳”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6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选自《教育时报》2010年3月10日,有改动)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 “兴趣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入场券,而且是承载我们事业远行的飞船。”这句话中加点的“入场券”、“飞船”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2分)
入场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的第1段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4. 文中说“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请认真探究这句话的深刻含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50字左右)(4分)
阅读《鼎湖山听泉》选段,回答下面各题。(10分)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1. 作者听泉并感悟到了“一番滋味”,请说说此处“滋味”的涵义?(2分)
2. 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2分)
3. 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3分)
4. 请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听雨后的一点感受。(40字左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