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选出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 )(3分) A.《最后一课》——德国——都德 ...

选出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    )(3分)

A.《最后一课》——德国——都德

B.《社戏》——鲁迅——闰土

C.《济南的冬天》——舒庆春——《骆驼祥子》

D.《春》——何其芳——《温州的踪迹》

 

C(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选出下列四个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3分 )

A.走马的桃花,垫江的牡丹,绚烂美艳,拉开了这个季节最华丽的序幕,令人叹为观止

B.校园里有池塘五六亩,周围杨柳依依,乔木灌木参差错落,还有亭榭舟桥,具体而微

C.他终于决定一改往日的心浮气躁,决定锲而不舍地完成那被荒废了好久的学业。

D.直辖至今,重庆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美丽迷人,走在大街小巷,简直让人头晕目眩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川流不息   黯然失色   唉声叹气   按部就班

B.兴高采烈   走投无路   不计其数   世外桃园

C.励精图治   锐不可当   直截了当   委曲求全

D.金榜题名   箪瓢屡空   文过饰非    杳无音信

 

查看答案

给下列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公元1189年,宋光宗在此先封王,后登帝位,自____(xǔ)“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古代石刻文化、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    )声中外,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__________(cuìcàn)迷人的山城夜景闻名遐迩。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文题一:把题目“____的魅力”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文题二:

  在你的记忆中总会有那么一张笑脸:或陌生,或熟悉;或是一位长者,或是一个孩童;或让你感动,或让你震撼……

  请以“记忆里的那张笑脸”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作文要求:

  (1)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文中不得出现有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可奖励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14分)

眼界与读书

赵畅

  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  

  ②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想一想吧,为什么面临金融危机,会有那么多人去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形成一股《资本论》热?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⑤想起了吕思勉先生的话:“社会科学家,他必先对现状觉得不满,然后要求改革;要求改革,然后要想法子;要想法子,然后要研究学问。若其对于现状,本不知其为好为坏,因而没有改革的思想;又或明知其不好,而只想在现状之下,求个苟安,或者捞取些好处,因而没有改革的志愿,那还讲学问做什么?”读书亦如斯。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下面这个语段应放入原文( )之间。(3分)

  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使其读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

A.第①段与第②段

B.第③段与第④段

C.第④段与第⑤段

D.第⑤段与第⑥段

3.为什么面临金融危机,会有那么多人去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形成一股《资本论》热?(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4.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选文第⑤段“斯”字指代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