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人生要学会选择。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__________、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跳、以牙还牙,还是___________、从容应对?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___________、淡定超然?
A.冷静运筹 振作精神 谦虚谨慎 B.振作精神 冷静运筹 谦虚谨慎
C.谦虚谨慎 振作精神 冷静运筹 D.振作精神 谦虚谨慎 冷静运筹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5分)
《铁军颂·盐阜情》纪念新四军重建军部七十周年音乐会在央视三套播出。这场音乐会让全国观众在享受高品位的视听艺术盛宴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水绿盐城”的崭新风貌和独特mèi力。央视已把这场音乐会成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重头戏之一,在央视频道多次播出。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盛宴 ▲ 崭新 ▲ mèi力 ▲
(2)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
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6)有朋自远方来, ▲ ?(《论语》)
(7)夫战,勇气也。 ▲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8) ▲ ,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9)雨浸润了文人墨客多情的心。“ ▲ ,当春乃发生”,杜甫笔下的春夜之雨饱含喜悦;“ ▲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笔下的渭城之雨充满离愁。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60分)
生活中处处存在规则。面对规则时,人们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遵守、突破、改变、创造、逃避……每一种选择都是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请以“面对规则”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8分)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这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A】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B】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C】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阅读第①段,说说作者认为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不同。(4分)
答: 。
2.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第②段中加框语句。(4分)
答: 。
3.文章A、B、C三处画线的语句具体描写了“那团月亮”夺目的美,请任选一处,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那种美的。(5分)
答: 。
4.说说文章第⑦段中“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一句给你哪些启示。(5分)
答: 。
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7分)
乡间学校的敲钟人
张 蛰
①那是苏北乡间最普通的一所学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又在那里度过了最初六年的教书生涯,我人生最青涩也最灿烂的时光都交给了那所非常宁静的乡间学校。在我珍藏于心间的有关那所乡间学校的记忆里,王老师是无法抹掉的人。
②读中学的最后一年我才注意到了王老师的存在。他中等个,瘦瘦的,看上去很和气,总是慢条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说话。他是学校打上课铃的人,每天总是拉着细细的线绳催我们起床、出操、上课,告诉我们下课、吃饭、熄灯。他的铃声一如他的说话,不紧不慢,节奏匀称。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忙忙冲向教室的学生喊:“慢一点儿,别磕着!”
③后来,做老师的我常常与他面对面地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就看出了他独有的善良来,才知道他做的工作远不止打铃,还承担着学校很多的工作。那个时候,打铃表面上看着轻松,实则不然。这是一件要时时刻刻想着的事,每天从早晨六点钟的起床铃到晚上九点半的熄灯铃,一天要打26次,到点就得拉铃绳,容不得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④除了按时打铃,最常见的情形是他坐在教务处的油印机前印学生的讲义,手一推一抬一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复始,全校学生的讲义都要靠他一张一张地推出来。
⑤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午饭后我刚刚躺在宿舍的床上准备休息,门被敲响了,王老师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声答应着,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有电话。打开门,王老师已顶着随风打脸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了,我踩着他的脚印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那时,学校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个老师有外来电话都是王老师到各个办公室去叫人,如果遇到非上班时间,他就要跑到老师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离教务处还算近,有两百多米远,多数老师的宿舍离教务处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师从未拒喊过一个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夸,他都要找到人。
⑥这些工作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才算终了。那些年间,他的铃声接起来有多长呢?他那一推一抬一翻一张讲义的动作谁知道重复过多少遍?他喊过的电话谁还能记得?……在那所乡间学校里,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⑦离开那所学校数年后的一天,与先前的同事叙旧,不经意间就说到王老师,说他待人的真诚,说他干活的实在……恍惚间耳畔又传来那所乡间学校响起的铃声,不紧不慢,节奏匀称。
(选自《时文热读》第3辑,有删改)
1.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答: 。
2.根据第⑤段画线语句,展开合理想像,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个字左右)。(4分)
答: 。
3.文章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4分)
答: 。
4.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再次写到铃声有什么作用。(5分)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