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猎豹夕阳 ①我第一次见到它,是在风雪的夜里。我是个优秀的登山探险者,经常在这种天...

猎豹夕阳      

①我第一次见到它,是在风雪的夜里。我是个优秀的登山探险者,经常在这种天气下工作。当时我的帐篷扎在海拔三千多米处雪峰的腰上,它从帐篷外面进来,我惊呆了:一只多么优秀的猎豹!棱角分明的头颅、光洁柔软的皮毛、强壮发达的肌肉、稍稍卷曲的鞭尾,混身上下透出一股逼人的精气和孤独。它一眼也不看我,卧下来凝视火盆,一动不动。我拨了拨火盆,炭火很旺地燃烧着。看来它不会伤害我,因为它不屑,而且它连“怕火”这种动物共有的本能都抛弃了,这使我更惊异。它是怎么到这来的?又是什么原因使它到这来的?想在这个地方生存下去是不可能的!我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②次日醒来,猎豹正用冷森森的眼光看着我。见我醒了,它一转身出了帐篷。我追到帐篷口,掀起了帐帘。雪地里,它以猎豹家族最优美的姿势向山上跳跃攀爬。我收拾好了行囊,也出发了。我决定抛开原先设想的登山路线,跟随猎豹走,这大自然的精灵值得我信任。山越来越陡,我根本无法再背着帐篷往上爬,上面也不会有扎帐篷的地方,而山顶的夜风能够在十几秒内把我冻僵,所以我一定要在天黑之前登上山顶,到了中午,峭壁已经陡得使我看不见山顶了。这时候,我第二次看到了那只猎豹。

       ③它剧烈地喘息着,紧张地盯着我,足有十秒钟,然后掉头上了另一条路。我不知道上面发生了什么事让它折回来看我,但我知道必须跟着它,因为它长久地在自然中搏杀,感觉比人要灵敏得多。它一定察觉了什么危险而来阻止我。我上了山的另一边。正是风口上,雪几乎糊住了我的登山帽,我需要不断地清理它才行,风雪不断抽打在我身上,冰冷和孤独几乎窒息了我,但我无暇去想了,我必须快!我看着猎豹的背影,目送它再次远去。因为陡的缘故,它已经不能跳跃奔跑,它把爪甲深深地抠进雪中或是岩缝里,身子紧紧贴着峭壁,向上攀爬,像一只爬墙的壁虎那样敏捷和谨慎。我充满了一股激情,这激情使我在一瞬间忘记了一切。不久,我突然感到峭壁猛地震动了一下。凭经验,我知道另一边发生了雪崩。上帝,要不是那只猎豹,我一定死了。我不禁对它充满了感激。      

④临近黄昏的时侯,我终于到达了山顶。我第三次看到了猎豹。它迎着轰响如雷的厉风,蹲在这山顶亘古不化的积雪中。它身上均匀地撒着金色的阳光,像一尊金塑的雕像,凝重,庄严。它就这么一动不动看着远方。天地都在沉默,惟有风在鸣。

       ⑤只见在夕阳映照之下,天际处,火红的霞光如大片的玫瑰,点染得群山俱羞,变幻出的橙红色的光华,又从远天一直流到我们的眼前;流云在疾风骤行中如千军万马,轰鸣驰过我们的头顶。夕阳尽情的燃烧在天地间,谱写着光与火的诗篇,叱咤着万种豪迈与柔情,书写着苍穹的无限壮美。       

⑥我忘记了人和动物的界限,和猎豹一起熔进这部不朽的天作之中。我忘情地把手搭在它的头上。它用尽全身力气,向那夕阳长啸一声,长啸声中迸发出冲天的激情,一直奔射到夕阳之外,拥抱着天宇中的一切!

       ⑦天快黑了,我们必须下山了,我推了推猎豹,它不动,再推,还不动。这时我才发觉它已经被冻得僵硬了。啊,这猎豹,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竟是为了看一次这样的夕阳!我由衷地对它产生了敬畏。我回想着昨晚的情景,终于明白它为什么会钻到我的帐篷里:未达心志,它不愿死,它必须取暖藉以保持生命的延续!现在它真的如愿了,并报以生命中最后的一声长啸。它与天地同在了,而且永远。

 ⑧下山后,我辞去了登山的差使,因为想起那只猎豹,我便自惭形秽,加上这次登山没能完成我的主顾给我的任务。但,我一生中这最后一次的登山已经嵌入了我的生命。(作者  梓臻  有删改)

1.. 阅读①— ⑦段,感受“我”对猎豹的感情发生的变化,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6ec8aac122bd4f6e好奇 →      ①       →       ②         →       ③      

2.. 请简要分析文中第③段写风雪的肆虐有何作用。(4分)

3.. 作者在登山途中,三次看到猎豹,从猎豹的三次表现中,你能够感受到猎豹的哪些精神,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5分)

4..本文讲述了一位登山者的经历,文中的许多内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内容,说说你的感悟。(60字左右)(4分)

 

1.信任 感激 敬畏(共3分。每处1分) 2.表现了环境的艰险1分,直接表现的是“我”与风暴的搏斗1分,也衬托了猎豹不畏艰险、执着的性格1分。 3.可以感受到猎豹执着于自己的心愿;对异类同伴的无私照顾,不畏艰险;宁愿以生命为代价,而实现了追求观赏极致美的愿望。(共5分。精神品质3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 4.①能从文中举例,②结合实例谈出感悟。感悟角度:①猎豹的精神。②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③大自然不仅仅属于人类,还属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共4分。举例1分,感悟2分,语言通顺1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4分)

水皆缥碧( ① )急湍箭( ② )争高直(③)鸢飞天者(④)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3..作者概括写富春江景色特点的句子是哪一句?并概括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富春江的山水的特点。(5分)

 

查看答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大中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慢奔波的脚步,享受休闲生活。“休闲生活”渐成时尚。为了让大家对这一社会现象有所认识,班级准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我国具备了进入休闲经济时代的哪些条件,进一步发展休闲经济还有哪些障碍。(4分)

【材料一】有关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就会产生休闲旅游需求。2007年,我国人均GDP为2280美元,全年旅游总人数达到17.83亿人次,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9万亿人民币。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4361美元,全年旅游人数达到21亿人次,全国旅游总收入达到1.57万亿人民币。可以说我国目前已跨入休闲经济时代的门槛。

    我国自1995年5月起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1999年史开始实施长假方案,即所谓“黄金周”。对于中国公民来说,一年中法定休息日和节假日不少于100天,也就是说有接近1/3的休息及休假时间。

【材料二】据《2010-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中对北京居民休假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66.90%的人曾享受过带薪休假,17.85%的人没有固定双休日。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少单位对职工带薪休假态度不够积极。

    针对“休闲与工作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68%的人选“两个都很重要”,23%的人觉得“工作更重要”,只有9%的人选择“休闲更重要”。实际上多数人更重视工作,而忽略了休闲。可见,人们的休闲意识还很淡薄。

  (1)条件:                    

  (2)障碍:                    

2..在活动中,同学们为了探究休闲生活的意义,对几位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进行了采访。下面是采访记录。请你依据这些记录分别说明休闲生活的意义。(3分)

  (1)银行职员:每做一个项目我们都天天加班,忙得没日没夜。所以一旦项目结束,有一些空闲时间了,我就会去健身、看电影、找朋友聊天儿,让自己换一种心情,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排解工作压力和生活中的不顺心。

  (2)机关司机:从前一到休息日,我就和哥们儿聚在一起喝酒打牌,结果时间一长身体就出问题了,后来休息时经常和家人到公园玩儿,到郊外钓鱼、爬山,现在身体比以前强多了,越来越感到原来的生活方式不健康。

  (3)个体经营者:我原来是石景山区一家企业的职工,2006年下岗后就在郊区的农村开起了农家菜馆。这两年城里的客人越来越多,就连一些外地来京旅游的人也喜欢到我们这里来坐坐。所以一年下来能挣十多万呢。

 

查看答案

写作(共40分)

升入中学后,同学们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如何呢?也许你感到新奇和兴奋,也许你感到紧张和困惑,也许你感到温暖和快乐,也许你感到孤独和悲伤,也许……请你通过一件或者几件事,把你升入中学后的真情实感倾诉出来吧!

题目:我感受到了         

要求:⑴将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纸上。

⑵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⑶字数在600—1000之间。

⑷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瘦马铜声》,完成下面问题。(共14分)

瘦马铜声

                        张守印

①马霜天马老师夹着课本,微笑着走进教室时,顽劣的初二(2)班的小男生小女生差点没笑出声来:一米八的瘦削身架,鼻梁上架着副很夸张的眼镜,以至于半个面孔都闪烁在厚重的玻璃镜片的后面,给人以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②虽然早有“探马”来报,这个从外校新调来的班主任,是专带差班的高手,很有能耐,但他是我们的对手吗?要知道,这个班一年中气走了三个班主任。

③第一节课,水波不兴,45分钟在马老师的微笑和同学们的游离目光中平静度过。马老师走出教室。走出教室的马老师身后被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盯着。他们在证实一则听到的消息:马老师的右腿有点跛。是的,上大学时马老师在一次篮球赛中,摔折了腿。医生的轻率治疗,使他的右腿短了那么一点点。走快的时候,便有了跌宕起伏的效果。此时的马老师并不知道他行走的姿势已经令他的学生产生了小小的兴奋。

④下午自习课。马老师走进教室时,便见黑板前围着一群同学,见他来,便轰地四下散开。黑板上画着一幅画:一匹嶙峋的瘦马直立着后腿,马脸上很滑稽地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有诗两句:“远看金鸡独立,近看瘦马悬蹄。”马老师看看画,又看看全班同学。此刻,全班每个人都努力呈现出“与己无关”的坦然神情,但又不时地瞟着老师的面部表情。马老师笑笑,在诗的后面挥毫续上:“行走风吹落叶,躺下长短不齐。”问:“此意如何?”全班同学一下子如绷断的弦、决堤的水,大笑不已。

    ⑤马老师不笑,作严肃状:“今后这位同学可任语文科代表,兼出黑板报。”全班复大笑,可笑着笑着,都不笑了。诗画作者吴晓阳慢慢站了起来,红着脸,嘴唇翕动着想说什么。马老师微笑着拍拍他,示意坐下。复转身,在黑板上重重写下四个字:尊师重教。

    ⑥于是,每日踏着晨光,路上、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初二(2)班同学嘹亮的声音。马老师的自豪溢于言表:到处都是我们班的人。有的同学低头走路,马老师会很认真地走到他面前,喊一声:同学好!在你小吃一惊之后,你会看到一个高出你一个多头的瘦长个子和他从镜片后荡漾出的微笑。半月后,师生互致问候蔚然成风。

    ⑦马老师教数学。热门的主科教师大抵都做家教,可马老师不做家教。不做家教的马老师便成了“另类”。老婆劝他挣一份家教钱,补贴家用。马老师说,手心手背都是身上的肉,好生差生都是我的学生。于是,便自己给自己加课,弄得累累的。后来,拗不过几个差生家长的苦苦恳求,开了小灶,可又不收人家的钱。有人便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还晓得没钱先赊碗黄酒,他怎么这么迂?

    ⑧马霜天的班主任固若金汤,一连当了两年。这个班的成绩扶摇直上,从全年级最后一名,一口气超过5个班,直逼第一名。

    ⑨初三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马老师照例微笑着走进教室,吴晓阳早已又在黑板上画了匹瘦马,马脸上还是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写了四个字:“瘦马铜声”。见老师进来,班长走上讲台,用红粉笔写下了一横。马老师惊诧,怎么不写了?只见全班45位同学按学号,一个接一个上来,每人也只写了一笔。黑板上出现了醒目而鲜红的六个大字:“老师,我们爱您!”

⑩掌声响起来,持久而热烈。马霜天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有晶亮的东西要涌出来。

                                                                (有删改)

[注]①“瘦马铜声” 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咏马诗。“铜声”意为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这一词语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诗人借天马来讴歌逆境中人的高尚品德与气节。

1.文章第②至⑥段,作者四次提到马老师的“笑”,请参照示例加以概括。(2分)

①                               

②  马老师笑对同学的嘲讽;

③                              

④  马老师微笑着主动跟同学打招呼。

2.阅读文章第④、⑤段,说说为什么全班同学“笑着笑着,又不笑了”?(2分)

3.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嘹亮的声音”指                                  (2分)

4.文章第④段、第⑨段都出现了吴晓阳画马的情节,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吴晓阳两次画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

5.文中的马老师性格鲜明,人格高尚。请就其中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经历谈谈感受。(限100字左右)(4分)

 

查看答案

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完成下面题目。(共10分)

“诺曼底”号遇难记

〔法〕雨果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是凌晨4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甲】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乙】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丙】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难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 “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有删节)

1.说说【甲】段中加点的“冒”字都写出了什么?(3分)

2.【乙】段中描写了灾难发生时的场面。请你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并说出其在文中的作用。(3分)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丙】段中加点词语“伟大的灵魂”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