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táng 同“糖”。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明名医戴原礼至京 (   )            ②治病辄   (   )

③偶一求药者既       (   )           ④而告之曰 (   )

2.下面“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亲往观之

B.观之正浓

C.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

D.而忘操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4.请你一分为二地评价文中“医家”的为人。 (2分)

 

1.①曾经  ②奏效;有效果 ③离开  ④跑 (4分) 2.C 3.原礼心里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原因。(“异”、“之”、“其”、“故”各0.5分)(2分) 4.是一位好心(不失一定医德)的人但是又是一位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贻笑大方、不认字)的人。(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到谁家?

对《十五夜望月》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是唐代王建的绝句,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较为著名。

B.首句写中庭月色,“地白”二字,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

C.第二句中表明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桂花。意境很悠远,耐人寻思。

D.诗的结尾作者采用了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了自己的思念之切。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甲)叫醒其他两个海盗,三个人大叫一声往外跑。不到一两分钟,他们已经脱光了衣服,在白色沙洲边清澈的浅水里追逐、嬉戏打闹了。他们毫不想念远处这片浩荡的河水那一边沉睡着的小镇。也许是一股游移不定的水流,也许是稍稍上涨了的河水把他们的筏子带走了;不过这只会叫他们高兴,因为筏子一漂走,正如他们和文明之间的桥梁给烧掉了一般,断了后路。

1.(甲)这段文字出自小说《_____________》(1分)

2.这一段文字描述了主人公和小伙伴当了“海盗”以后的生活。请简要说明这段文字表现了他们哪些心愿。(2分)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你储蓄了            ;在耕耘的时候,你储蓄了            ;在旅行的时候,你储蓄了           ;在微笑的时候,你储蓄了            

A.一个希望一片风景一个快乐一粒种子

B.一片风景一个希望一个快乐一粒种子

C.一个快乐一粒种子一片风景一个希望

D.一个希望一粒种子一片风景一个快乐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注音与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2分)

A.炙人口 (kuì)   花(huì)(lín)峋亵(dú)

B.如火如 (tú )滟(liàn)   论(bèi)惆(chàng)

C.因地宜 (zhì)  干(qiú)  褛(nán)山(nán)

D.娓娓动听(wěi)色(yùn)  狼(jí)集(mù)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学习的革命》

请你以《我生活在_______之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先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加点的词语或另外再选一个更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写在题目的横线上,使题目完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