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针织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继 父
张亚凌
听母亲说,他进门时我只有五个月大。对“父亲”的记忆,别说我,就连比我大两岁的三哥、大五岁的二哥,都说记忆里只有他。
他在离我家不远的钢厂上班。外乡人,矮小,黑瘦,长得倒很筋骨。
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我呢,一直在旁边玩。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有时,他会喊,妮儿,甜一下去。我就欢快地跑向他,从那油腻腻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钱,买几颗水果糖。一剥开糖纸,我会举到他的嘴边,让他先舔一口,也甜甜。他会用干净点的手背噌一下我的小脸蛋,说,爸不吃,妮儿吃。妮儿嘴里甜了,爸就心里甜了。
天黑了,准备回家了。不用他说,我就爬上小推车,不歇气地连声喊着“回家喽——”“回家喽——”。
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
他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麻烦他。我有时就纳闷,问他,我真想不出,你还有啥不会的?他就笑了,说,爸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他对自己啥都不讲究,啥都是凑合。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母亲说,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母亲也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你们呀,要是对他不好,就是造孽。妈一个妇道人家,咋能养活得了四个娃娃?早都饿成皮包骨头贴到南墙上了!
在家里,母亲很敬重他。他蹲在哪儿,饭桌就放到哪儿。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屁股下面塞个小凳子,哥哥们立马就围了过去。母亲边给他夹菜边说,你是当家的,得吃好。他又笑着夹给我们,“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
他几乎一年四季都是那蓝色厂服。母亲要给他做身新衣服时,他总说,都老皮老脸了,还讲究啥?给娃们做。
“百能百巧,破裤子烂袄。”街坊嘲笑他,只知道挣钱舍不得花钱。“再能顶个屁,还不就是人家的长工么?”熟识的人讥讽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还那么卖命地干。
流言风语咋能传不进他的耳朵?好几次,母亲没话找话想宽慰他,他只是笑笑,说没事,手底下的活都做不完,哪有闲功夫生气?
他不是脾气好,是压根就没脾气。
邻里街坊说话不饶他倒也罢了。可爷爷奶奶大伯叔叔们从一开始就不同意他上门的,在本家的大小事上都不给他好脸色看,这就没道理了。可他,见谁都是乐呵呵的,才不理会别人紧绷着的脸。母亲为此很生气,说这一摊孤儿寡母不是你,日子能过去?凭啥还要看他们的脸色?断了,断了,不来往了!
他倒劝起母亲来。说忍一忍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计较啥?
他是在我出嫁后的第二年走的,前一周还给我说自己身子骨硬朗着哩,家孙抱完了,就等着抱外孙哩。那天,他正补着车胎,一头栽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难过得无法原谅自己,因为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他衰老的过程,只有他不断劳作的身影!
爸,皱纹何时如蛛网般吞没了您?
爸,牙床何时开始松动以至于嚼不动他特喜欢吃的茴香味儿的干馍片?
爸,胃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时,想到过叫醒我们唠唠嗑来打发疼痛吗?……
倘若您病在床上,我们服侍了些日子,心里或许会好受些。可是,可是爱一直是单向流淌啊,我们究竟关心过您多少啊?!
我没有生父的丝毫记忆,我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他。听母亲说,连大我七岁的大哥,在他进门后不久,也再也没说起过生父。在我们兄妹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他。
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列句子,简要分析加点词反映的人物的心理。
①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
②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
3.文章以“继父”为题,为什么全文却不出现“继父”一词,只以“他”“爸”“您”来指称?
4.“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
张 铁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师这封“最有情怀,没有之一”的“辞职申请”,引起无数人共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电影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公路片”。主角们走过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旅程,不管是不是能抵达,都会经历精神的考验,收获心灵的成长。“看世界”与“在路上”,其实有着一致性,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就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相信,行遍大千世界、看过人生百态,这位女教师如若再次站上讲台,应该能讲出不一样的精彩。一个正常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有活力有机会的社会。当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广阔,也更加刺激了“出走”的渴望。女教师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例子。现实中,过去鲜见的公职人员辞职,也不断见诸报端。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辞职信,也写得很文艺,“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的生活”。的确,有了更多的机会,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虽然每一次选择都不免纠结。
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黄土涵养农耕,农耕孕育家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让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诉求。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有着“超稳定结构”,其实,从安土重迁的观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或许也是一些稳定的职业有着很强吸引力的原因。在这样一种文化中,“现世安稳”是一种扯不断的心理牵挂、情感羁绊。
身处开放的环境、面对信息化的洪流,“世界”是个诱惑十足的词。然而,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去世界看看的人们,终究还是要面对“娜拉出走之后”甚至“娜拉回来之后”的问题。“出门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成为当今中国人一组难以解开的心结,惟有在朋友圈里徒然羡慕着远方。
对于“想去看世界”的辞职,虽然点赞者甚众,但真正能“从心动到行动”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甜点也不能当正餐。辞职的女教师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留下来,在讲台上继续自己的事业,换个角度看,没去看世界者不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石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起来文艺腔十足的表达,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文化的演进,诠释着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
(《人民日报》2015年4月16日,有删改)
1.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请简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大家强烈共鸣的原因。
3.作者认为“因为现实的砝码太重,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对“世界”一词的涵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界很广阔也很精彩,但它只可能是一种美好的想象,现实中并不存在。
B.世界是相对于日常生活而言的一种不同状态的存在,它具有不确定性。
C.面朝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很多困难,也正因此,世界对人们极具诱惑。
D.世界和老地方是彼此对立的两个概念,二者无法相通,更不可能统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 (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夫不具司马迁之志 (2)则几乎罔矣
(3)小大之狱 (4)王之蔽甚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知之难乎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 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 其如土石何?
C. 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而欲知屈原之志 温故而知新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
阅读下面这首唐人皮日休的咏物诗,完成下题。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结合诗文的理解,这首诗所咏的对象为何物?
2.把深厚的思想感情含蓄地寄寓在妙趣横生的形象中,这是本诗显著的艺术特色。请你结合三四两句说说该物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14年十大流行语,“顶层设计”位居榜首,“新常态”“打虎拍蝇”“断崖式”“你懂的”“断舍离”“失联”“神器”“高大上”“萌萌哒”等入选,而关注度较高的词语“任性”“森么愁 森么怨”“也是蛮拼的” “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未上榜。《咬文嚼字》出版社执行主编黄安靖介绍,十大流行语的评定并不仅仅是考虑词频的高低,更要考虑三方面的价值,即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他认为,首先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要弘扬正能量,反映时代精神,其次,语言要符合语法、表意明确。另外,某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词语也不收入。
材料二 “ 断崖式”:原来指高峻、陡峭的山崖断裂,必然会引发猛烈而快速的山体滑坡,后果不堪设想。现被人们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如反腐领域有“断崖式降级”,股市有“断崖式暴跌”,楼市则有“断崖式降价”,还有人把气温大幅度下降说成“断崖式降温”等等。
(1)阅读材料一,“人艰不拆”未入选十大流行语是因为不符合以下哪个评定标准( )
A. 时代价值 B. 语言价值 C. 社会价值
(2)根据材料二,请你赋予“断崖式”一词一个新解。
“断崖式”:
(3)在入选的十个流行语中,你最喜爱哪一个词,请简述理由。
“顶层设计” “新常态” “打虎拍蝇” “断崖式” “你懂的” “断舍离” “失联” “神器” “高大上” “萌萌哒”
我选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