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单,门人弟手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腾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窝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疑质理(                ②礼愈              

③持汤沃灌                ④同舍生皆绮绣(               

3.从作者的成长中我们不难看出,除勤奋刻苦外,他还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请你把体会最深的两点写在下面。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青少年时期的作者所思所行尽在于这种"好"与"乐"中,选文部分写了他好学乐学的种种情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

5.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用肖像描写,分别描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是怎样的写法?他借此赠给马生的精神礼物是什么?

 

1.明 宋镰 2.①引、提出 ②周到 ③浇洗 ④通“披”,穿戴 3.①诚实守信。作者向人借书,从来都会准时归 还,不负约,所以能借到更多的书读②有礼有节。作者向“德隆望尊”求教时,总是“色愈恭,礼愈至”,故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③安贫乐道。同舍生都衣着华丽,作者却无艳 羡之色,坚守于学习之道。④勤奋刻苦。为获取更多知识,作者不辞百里 向贤者请教。寒暑无间,一心向学,终有所成 (以上答出两点即可给分,意思对即可。2分。) 4.①家中贫困,常向别人借书来看,并且亲手抄写。 ②不辞路途遥远,到百里之外向名师请教。 ③寒冬之中,大雪深积,足肤冻裂,仍强忍其苦, 坚持学习。 ④不与同舍人攀比衣食之优越,而是专心致志读书,从中体味学习的“足乐”。 (以上答对两点即可给分、意思对即可。2分。) 5.对比(或“反衬”)锦衣玉食只是外在肤浅的享受,知识学习才是人生的至味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参考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对于名篇的作者朝代作品都要有清晰的记忆与理解。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注意“被”的通假字现象,通“披”,穿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只要理解句子意思,再根据题干要求写出宋濂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即可。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指的是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根据此点概括出两点。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 试题分析:本文作者是谈及青少年时期求学经历来勉励马生要珍惜现在的优越的学习条件,好好读书。用的是用自身经历想写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比写法,拿自己的吃的、穿的等来做对比。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梁衡说:“好文章是一个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全部知识和阅历的结晶,是他生命的写照。”《岳阳楼记》就是这样的典范,范仲淹在此文中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政治理想提炼为:“□□□□□□□,□□□□□□□”。震寰宇而醒人智,承千古而启后人。

 

查看答案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把酒问月,感月之阴晴圆缺,悟人之悲欢离合,从而  生发出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两句突出表现了边塞将士因功业未建,虽思乡而不能归的复杂心情。

 

查看答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体现了我们作为生命个体为事业,为民众,为国家完全和彻底的献身精神。我们今天常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来对这种精神进行诠释和褒扬。

 

查看答案

名句积累与运用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蒹葭苍苍,□□□□。□□□□,在水一方。(《蒹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