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一生只做一件事》,然后回答问题: ①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里,我只长年岁不长心...

阅读《一生只做一件事》,然后回答问题:

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里,我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想来真是痴长。

从前,我外婆家屋后有一座大园子,园子里头长满花木蔬菜和中草药,芙蓉花、鸡冠花、桃树、垂柳、小白菜、香葱、车前草、鸡血藤等混长在一个园子,引得蜂来燕往蝶飞蚓爬,使儿时的我玩得十分着迷。当然,这种私家的园子后来很快就没有了,支援了国家建设。园子变成了一座丝织厂,工厂的围墙抵在我家屋后,整日整夜哐当哐当地响。我不喜欢这声音,我从来就不喜欢工厂。从此,我一直心怀渴望,非常非常想养花种草。渴望与日俱增,可多年来就偏是没有机会,既没有自己的住房也没有自己的一寸土地。十几年熬过去,去年分得一套公寓,奔到阳台上一看,发现竟然留了养花槽。这一高兴,头脑轰地发了热,不知不觉拿业余爱好当了正经事做。一连好些日,提只篮子和小桶,四处挖湖泥。在大大忙了一阵之后,花种上了,草也养上了,菜籽也撒上了。然后,抱着肩来来回回欣赏,倒真有一种了却了某个夙愿的感觉。以后每逢出差或笔会,凡遇上奇花异草,都挺执著地弄点回来栽进盆里。家里厨房三天两头做鱼、肉,也常记得将洗鱼洗肉的水倒入花槽。

可是到了秋季,结果并不理想。葡萄才结了几颗,花儿没开几朵,从庐山植物园特意带回的碗莲之类也都死了。怎么回事呢?

为此,我特意找了《花经》来读,读着读着,心中渐亮。合上《花经》,扔下花铲,淡然一笑:我不再养花了。

实际上,《花经》这本厚书我翻来覆去看的只是前面一小节:序言。序言里简洁地记叙了本书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的时候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三十。有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曰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呢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得天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他做什么呢?他购买田地十余亩(时田价每亩约二十金),渐扩充至百亩。黄先生从此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吟诗作赋。更有文人墨客指点花木,课晴话雨。众人深得启示:既混浊之世,百无一可,唯花木差可引为知己。

据说当时的文坛名人周瘦鹃、郑逸梅等人皆为黄先生的花木挚友。

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

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少年狂妄,自以为聪明。把表面的一些由头借来,实际标榜自己为至情至性之人。这也做做,那也试试,好听人评价个多才多艺。近年来国家大兴经济,文人纷纷“下海”,我也曾与人发议论说作家的智商是足够经商的。最近由读《花经》而获顿悟: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政客们终身搞阴谋,商人们终身搞欺骗,情种终身搞爱情(比如贾宝玉),黄岳渊先生终身搞花草。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搞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用去一生,搞好了一件事,那也就够可以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

总之,我是不敢再说文人经商之类的话了。也不敢再狂热地养花弄草。就连剪裁时装、研究烹调之类的兴趣也淡了下来,兴致所至,偶尔为之,拿得起,放得下,决不长期牵肠挂肚。

应该是不受诱惑的年纪了。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

1.根据第 段的内容,请你用短语概括“我”种花养草的历程。

挖泥撒种                                          不再养花

2.《花经》是一部介绍养花的书,为什么作者读了《花经》的序言后反而不再养花了?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己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是因为自己连养花种草都做不好。

B.外婆家后园的花红柳绿、虫鸣燕舞给儿时的“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为“我”成年后的养花之渴望做了铺垫。

C.文章先从自己种花草的经历谈起,再对照黄岳渊种花草的故事,顿悟出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的道理,由事入理,说理既深刻又形象。

D.作者对种花草一事的感情变化经历了未种时的渴望、如愿后的高兴、秋收时的苦恼、彻悟后的淡然的过程。

4.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同意作者的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1.浇水施肥 养花失败 2.(1)作者从《花经》的序言中得到启示是:人的一生要做好一件事是不易的。(2)她不能做到投入全部的精力去养花,所以决定不再养花。 3.A 4.第一问:(1)不自以为聪明,不追潮流,不为虚名所累。(2)对于写作以外的业余爱好不狂热,不痴迷,一生只专心写作一件事。第二问:(3)同意。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追求,然后潜心去做,始终如一,直到实现目标。(不同意。人的潜能有很多,可以全面发展。培养自己广泛的业余爱好,能使自己多才多艺。)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概括。根据文章内容中给出信息提示,阅读文章,以人物活动为中心,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这个方面概括情节点,语言要简洁,不必叙述细节。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将黄岳渊先生养花与自己养花对照,突出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的主旨。作者这样写,既解释了 “我不再养花”的原因,又为下文抒写“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悟做了铺垫。 3.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分析。作者认为自己“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是由于自己受不住诱惑,不能一生专注于写作这件事,而不是因为自己连养花种草都做不好。 4.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关键词是“做一件事”,“一生”,关键词是“做”,“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不能只用文中的语句“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来作答。对于是否同意作者的说法,只要能有充分的理由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永久的悔》选段,回答后面的题。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析】
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了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永久的悔”。

1.节选的部分,回忆了母亲生前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2.“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母亲的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 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作者立下了怎样的誓愿,实现了吗?为什么?

5.作者在文末写到“这就是我‘永久的悔’。”那么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呢?这个句子在文章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着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确实。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属。     (2)妇 作。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阡陌交通(                    (2)悉如外人(       

(3)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4)自恨不如远甚也。(       

3.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油油然       B.盖江北之俗   臣之妻私臣

C.其俗洵美矣   其中往来种作         D.便舍船    屋舍俨然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5.甲、乙两文所描写的生活有什么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材料三:下面图片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矩

满分5 manfen5.com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请写出两种。

(1)                                 (2)                           

【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1)家和万事兴     (2)天道酬勤    (3)百善孝为先

     项,理由:                                

【授家风】王礼同学考试完后回到家,一进门就把书包扔到沙发上,翘起腿看电视。此时,爷爷和张大爷正在聊天。妈妈走过来说:“礼礼,见到客人要问好,坐有坐相……”王礼觉得很委屈,大声说:“没那么多规矩,你不是说考试考好就行啦!”

当地人都称颂王爷爷家教有方。爷爷晚上找王礼谈心,你认为以下哪一项最符合爷爷说的话。(      

A.礼礼,没有规矩咋成方圆?不讲规矩,分数再高也没用。

B.礼礼,你考试这么辛苦,在自己家里不用讲究那么多规矩,放松一下,没事的,别听你妈的。

C.礼礼,妈妈要你讲文明,有礼貌,这是对的,这也是我们王家人的传统。学习、考试也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做人和做事。

D.现在你要以学习为主,考上一中最重要,规矩的事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幅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         

下联:子

 

查看答案

按提示填空:

阅读叙事散文,要抓住行文线索,如朱自清的《背影》以            线索的;也应体会作者在叙事中所蕴涵的情感,如杨朔《铁骑兵》,你可能为我铁骑兵有着___________                的革命精神而激动;读斯特朗《苏珊·安东尼》,你可能为一位女人大无畏的气概和                的意志而感慨不已。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舂谷持作饭,                   。(《十五从军征》)

                   ,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英雄末路当磨折。(《满江红·小住京华》)

我报路长嗟日暮,                     。(《渔家傲》)

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匹马戍凉州。(《诉衷情》)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登斯楼也,则有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