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⑴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⑴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⑵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⑶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⑷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⑸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⑹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⑺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⑻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⑼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 24 版)

1.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

3.文中的句子“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能否改成“前人读书治学,都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从笔记本中得来”?为什么?

4.结合文中相关句子说说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     

A学者、作家都市时必须作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作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做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1.“读书莫忘做笔记。”或“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2.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是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3.不能改。因为原句中“多”表示大多数是,“都”表示全部是;“常常”表示学问经常从笔记本中得来,但并不是所有的学问都都是如此,,删去与事实不符。原句更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4.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顾颉刚、钱钟书、蔡元培等人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读书莫忘做笔记的观点(或“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具有说服力。 5.B 【解析】 1.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本文的标题就是论点。 2.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抓住“读书笔记的好处”这一答点,梳理文章内容,摘引关键语句作答即可。 3. 试题分析:仔细比较两句语言表述中的区别,仔细比较其中“都有”与“多有”表述意思的不同,根据作者所说的道理结合实际情况来说明不能改说的理由。 4.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 5.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各语句表述的内容,抓住要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A错,作者说读书作笔记的好处,是针对所有人说的,并没有“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的意思;C分析错误,作者在文中说“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D分析错误,作者在文中说“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题。

【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节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将军宜枉驾之:                        命一上将荆州之军:

先帝不以臣卑鄙                        深入不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停一处。

(1)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体现了前句中的     这个词,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甲文中的句子是                         ,在乙文中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欣赏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酒阑:酒尽.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第一、二句所描写的画面。

2.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和探究。

(1)元旦快要到了,学校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活动。如果让你担任本次活动的总策划,你拟采用的活动主题是什么?你所准备的活动方案是什么?

(2)请你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写一段热情洋溢的开场白。

 

查看答案

参照例句,以“信念”开头仿写三句话。

例句:快乐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陶醉,是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欣喜。

信念                                                                  

 

查看答案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国作家         ,小说中主人公的职业是            

《语言的妙用》中,三位教授讨论改进本国语言的计划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