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氡:隐形的杀手 ①现在,癌症已是导致城市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题。

氡:隐形的杀手

①现在,癌症已是导致城市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癌作为主要癌种,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经过长期大量的统计分析和对动物的实验研究,现已认识到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中国,一项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年因氡导致肺癌的在5万例以上。氡已成为我国除吸烟以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在美国,卫生局长也警告:氡是肺癌的第二诱因,估计每年导致14000人死亡。医学研究已经证实,氡气不仅可致肺癌,而且还可能引起白血病,不孕不育、胎儿畸形和遗传变异等后果。

②科学家告诉我们,氡是由放射性核素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惟一的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它无色无味。氡的衰变产物被称为氡子体。常温下氡及其子体在空气中形成放射气溶胶(附有这些物质的灰尘)而造成空气污染。人们吸入的氡极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积累。氡气可衰变成多种放射性核素并不断释放出甲种、乙种等射线。这些射线不停地轰击肺细胞,使肺细胞受到损伤,从而引起肺癌和其他疾病。

③室内氡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在地层深处含有铀、镭的土壤、岩石中存在着高浓度的氡,建筑物建在上面,氡就会沿着地的裂缝扩散到室内。二是从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1982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主要来源。如花岗石、大理石、瓷砖、红砖、青砖、陶瓷卫生洁具、水泥等都含有氡和放射性物质,特别是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天然石材易释放出氡。三是从室外进入室内的氡。在室外的空气中,氡被稀释到很低的浓度,对人体不构成威胁。可是进入室内后,如果通风不畅,就会在室内积聚。四是在水和天然气中氡的含量较高时,从供水供气系统也可以释放出氡。                                                                              

④对氡的危害有大致了解以后,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如何消除氡。事实上,由于氡的危害是无阈值的,它又是天然的,无处不在,所地理论上完全消除它的危害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减小它的危害。降低氡的危害实际上是降低氡的浓度。室外的氡浓度已被大气稀释到很低,不会对人造成可察觉的危害。如果室内氡浓度能降到很低,它的危害也就微不足道了。1996年我国发布的“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规定,新建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为每立方米空气中100贝克。如果室内氡农度在国家控制标准以内,则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医学意义上的损害。                                                                                                                                                                        

⑤降低室内氡的浓度最有效的措施是消除氡的来源入手。在思想上,强化降低氡污染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在行动上,建房前选地基时,有条件的可以先请有关部门作氡的测试,然后采取降氡措施。在选择建筑材料和居室装修时,要填平、密封地板和墙上所有裂缝,特别是地下室和一楼以及氡含量较高的房间更要注意,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减少氡的析出。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做好通风换气是降低室内氡度的有效方法。

1.本文围绕氡主要说了哪些内容?

2.氡的特点是什么?                                                             

3.(1)降低室内氡的浓度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2)其中“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做好通风换气”是针对什么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4.文中画线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5.文中“新建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为每立方米空气中100贝克”中的“每立方米”为什么不能去掉?

6.防止氡的侵害除了上述所采取的措施外,你还有什么措施?请举一种。

 

1.氡的来源、氡的危害以及防御的措施。 2. 天然的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 3.(1)从消除氡的来源入手 (2)氡进入室内后,如果通风不畅,就会在室内积聚 4. 举例子,准确、形象地说明室内很多建筑材料会析出氡。 (意思对即可) 5.因为去掉“每立方米”的意思就变成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为室内空气中低于100贝克即可达到标准,这与事实不符。“每平方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删除。 6.(略) 【解析】 1.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本文说明对象“天然的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的特征即可。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是对说明文筛选文中信息的考查。阅读科技说明文文本,因其文体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在说明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列举合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甲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文: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之者谁     名:          (2)欧阳修滁州             谪:

(3)树林阴    翳:         (4)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乐:

2.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第1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2 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3 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4.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5.甲乙两文都说到欧阳修的“乐”,二者有区别吗?请联系文章内容来分别说说。                                                                                   

 

 

查看答案

古诗词赏析。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品味划线诗句,并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                   ,正是河豚欲上时。

(2)天时不如地利,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4)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采用比喻手法,新颖传神,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是:                                           

(6)《浣溪沙》(晏殊)中将自然现象与个人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值得玩味的情趣的诗句是:                                               

(7)《陈涉世家》中表现其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8)《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宽阔胸襟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下列每组词语里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巍峨       笼罩      分道扬标                 

(2)贮藏       安祥      郑重其事                 

(3)犀利       阑珊      言简意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小题。

当你打开一本本不同的书籍,就如同进入一座座不同的城堡,远离世间的哗与躁动。千年的先贤圣人、今世的凡夫俗子都可能与你不期而遇,你可以与之娓而谈,也可以与之唇枪舌剑。书中的人物任你调遣,书中的声音任你倾听,               ,书中的思想任你评判。通过阅读一部部经典作品,使你可以领略世间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

1.把划横线的两个四字词语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2.给加横线字注音。

哗(                            娓而谈(     

3.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句子。

 

4.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加以改正。(直接写出正确的句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