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匹夫不可/夺志也?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博学而              疏食饮水        

不习乎               匹夫不可夺志也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解释从上面几则语录中提炼出来的两个成语。

择善而从:

三省吾身:

5.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给你怎样的启示?

 

1.C 2.⑴忠实,坚守 ⑵吃 ⑶老师传授的知识 ⑷普通人。 3.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⑵流逝的时光就像这流走的江水呀,日夜不停 4.⑴选择优点学习。⑵多次反省自己 5.孔子指明了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只学习而不思考或只思考而不学习的严重危害。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努力学习,刻苦奋斗,又要善于思考,把二者合理地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获,思有所得。(意到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要根据意义来划分停顿,不要把词义划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饭”是名词作动词,“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概括出成语择善而从。“吾日三省吾身”概括出成语三省吾身。根据翻译写出意思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5.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让同学们了解孔子的学校方法的见解,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导致疲乏及危险。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提示或要求默写诗文。

①.“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④.“                  ,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泊秦淮》)

⑤.“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⑥.“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⑦.《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悟出淡泊空灵、超然物外的禅道的句子是

                                                      。”

⑧.诗人王湾在他的《次北固山下》中,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这个诗句是“                                                    。”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道德修养,班级准备开展以“道德修养大家谈”的主题班会活动。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⑴.请结合活动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标语:                                              

⑵.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两个项目。

项目一:                                         

项目二:                                         

 

查看答案

探究性学习

下面两则材料 , 反映出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 ? 请将这一问题写在下面 , 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条相应的建议。 (4 分,每小题2分 )

①据某报调查 ,15-45 岁这个年龄阶段 , 有近 60% 的人不知道每年 5 月 14 日是什么节日 。当知道这天是 “ 母亲节 ” 时 , 在访问中 , 很多人认为这一天与往日相比 , 也不是特别在乎 , 也没有打算以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问候和祝福。还有部分人认为 , 这天是外国节日 , 我们没有必要去记住它 , 过好自己的这一天就可以了。

②据调查统计 , 约有57% 的中小学生 , 对自己的生日记得很清楚 , 并且在这一天往往要邀请同学或朋友来祝福一下。但是对自己母亲的生日却不知道。主动关注母亲生日的也不多 , 在母亲生日到来之际 , 往往需要他人的提醒。

⑴.两则调查材料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答:            

⑵.建议                       

 

查看答案

羚羊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羚羊木雕》一文通过对人物的恰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各具特征的人物,比如,不怒自威的妈妈,急躁严厉的爸爸。

B.《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课文《春》描写了春天草花风雨等美好景色,既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又表现了作者在迷惘徘徊之时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时的喜悦之情。

D.《秋天的怀念》一文的题目满含深意,令人回味。母亲带儿子秋天赏菊的愿望未能实现,母亲在秋天病逝,多年以后的一个秋天赏菊时怀念母亲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D.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