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

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态,书籍恰好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丰富学识,增长智慧;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追求灵魂与人格的崇高。

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曹雪芹常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苦生活,仍然自得其乐,坚持读书写作,终于完成鸿篇巨制《红楼梦》。

B.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常常手不释卷,有时在排队打饭或候车的喧嚣环境中还津津有味地阅读《尚书》。

C.艾思奇在日本求学期间,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常常唱歌跳舞,而他却一个人埋头读书,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

D.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特意到长沙街头的菜市场读书,身边人来人往、嘈杂不堪,他始终不为所动。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善于引用名言,如“非宁静无以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这些名言既恰当地证明了观点,又增添了文采。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读书与境遇”的关系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

D.文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如果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就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自我。

3.如何理解第⑤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2.C 3.这句话是说心态随着境遇的变化而改变的人是凡夫俗子;心态不受境遇影响,甚至能改变境遇的人,就是圣贤。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要把握读书的境遇,力求境随心转。应该驾驭环境,用于读书;而不是被环境左右,影响读书。本题最多得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中应是“逆境中”。 2. 试题分析:C中“逆境中……不浮躁……潜心读书”与原文意思不符。 3.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旨,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文言文阅读:

管仲不谢私恩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适幸齐不死(      )           (2) 封人之(      )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     (            )

例句:自鲁之齐     到,往。动词

A、乌封人跪而食     B、如子

C、我且贤用         D、辍耕垄上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简要说明上文所含的主要道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拍影也。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只加点的词。

(1)无与为乐者(         (2)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按“叙事、写景、抒情”三个内容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用“|”标示)。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句子,把“人生”比喻成“大海”或“乐曲”进行仿写。

例句: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漂浮的白云。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

中新社香港10月13日电 “占中”非法集会持续超过两星期,香港警方13日在金钟、旺角等地展开清理“占中”非法集会所搭建路障的行动,已经成功重开7处路段,但多名“占中”示威者试图阻挠警方执法,并与反“占中”的市民有言语冲突。当日下午约2时,一批的士司机驾驶20多辆的士到金钟道要求重开道路,一边慢驶一边按响喇叭,声援警方执法,但却遭到“占中”示威者的无理辱骂。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大家都说那三个学校的领导的决策是对的。

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