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如果有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

请以“如果有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例文 如果有一天 阴雨霏霏,敲打着每个人脆弱的心窗。天依然是灰蒙蒙的,伞成了雨季唯一的色彩,可依然当不住天空灰色的心情。 我静静的靠在窗边的椅子上,回想着刚刚的一幕幕。紧咬着我苍白的下嘴唇,视线变的越来越模糊,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因为我上午无心写作业,我妈妈责怪我,讽刺我,打电话给我的老师,并告诉我爸爸,我爸爸冲进我的房间训斥我上午做了哪题作业?我沉默不语。这时一掌打向我的后脑勺,我顿时恍惚了一下,之后疼痛不已,眼泪不争气的流了出来!我被带向客厅,劈头盖脸的责骂恶狠狠的打在了我的身上,刺痛着我的每一根神经。 我并没有他们说的那样无可救药,可是…… 一个来自地狱的念头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如果有一天我死了…… 我一定会很开心吧,总算不会再被责骂,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不用再伪装自己。多么安静呐!我会看着这个世界,看着折磨过我,嘲笑过我的人们,是一个怎样滑稽可笑的下场。这个世界上还是有温暖的,也许是我自作多情,也许是真的。但他们让我知道我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是我残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些少许的感动。我承认还有一些记忆也是唯美的。 看着那些挖苦,讽刺他人,从中取乐的人,我笑了!看着那些盲目指责孩子,拿别人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的家长,我笑了!看着那些每天伪装自己,在没人的时候默默叹息的人,我笑了……   雨儿打断了我的思绪,风吹干了我的泪痕,心中的那场雨渐渐停歇。 【解析】 试题分析:作为命题作文写作,学生应突破写作创新,即写出与众不同的考场作文,才能出奇制胜。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学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冬夜里唱歌的鱼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选自《读者》有删节)

1.阅读文章③——⑦,并结合给出示例概括这部分的主要故事情节。

剖鱼→(       )→(      )→(     

2.结合上下文品析语言。

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

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

4.“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教会了作者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查看答案

 

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②以木简③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予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

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 ①庚寅:指1650年。  ②小奚:小书童。  ③木简:这里指木板。  ④阖:关闭。⑤牡下:上锁。  ⑥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语。

                      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_________________

3.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查看答案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查看答案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             (2)陶后有闻         

2.翻译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4.你喜欢什么花?(本文莲花除外)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文中“□□”处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2.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这句中的“据说”能否去掉?为什么?

3.文段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