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创作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佳联妙对,现在欣赏这些绝妙名联,仍齿颊留香。
B.“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C.如今的滨江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人民安居乐业。
D.从小酷爱计算机的王明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练,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程度。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A.凄:使……凄。 B 邃:深 C.居:居住。 D.去:离开。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呜咽(yàn) 千锤百练(liàn) B. 龟(ɡuī)裂 自出新裁(cái)
C. 谛 (dì) 听 重峦叠嶂(zhànɡ) D. 深谙(àn) 责无旁代(dài)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②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⑦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⑧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请以“心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1)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2)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3)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4)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5)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6)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7)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8)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9)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10)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11)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12)“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13)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议种瘪种 给儿新生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⑵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3.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根据要求答题。
(1)把下面这句话改成陈述句。
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2)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