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学校拟开展“阅读名著,走近经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学校拟开展“阅读名著,走近经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读书活动设计一则宣传语。(20字以内)

 

(2)请你在本次活动中,为同学们推荐你最喜爱的一本书并写出你的推荐理由。(30字以内)

 

(3)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1)示例:①与经典为伴.为人生奠基。②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③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2)示例:《伊索寓言》:简洁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格列佛游记》:清新的文字,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将读者带人一个奇异的幻境。 (3)示例:读书如登山,山登得高,景象就看得远;书读得多,眼界就开阔。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标语时,除了围绕活动的主题之外,有时还为了宣传标语的感召力,适当的运用一些修辞手法。(2)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解题方略: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此题解答时对阅读的要求比较高,否则推荐理由就没法解答。推荐理由一般可可简要概括书籍内容或艺术特色,也可谈自己的读后收获或体会,可个性表达。(3)仿写只要与例句的句式相同,运用比喻修辞,句子通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

①在许多智者看来,读书是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读孔孟之书,如品馥郁香茗,醒脑清心;诵唐诗宋词,若饮陈年佳酿,醇香无比;品四大名著,似回味往事,喻理醒世……在阅读中,使我们的心智得以增长,思想得到    A  启迪/启蒙),境界获得提升。

②读书的更高境界,是从阅读中领悟时代使命,进而笃行之。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生活阅历,而且可以hán yǎng()一个民族的灵魂性格,构建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diàn dìng()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在五彩斑斓的中国传统文化园地里,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令人推崇备至,惊叹不已,也感召着一代代人自强不息,奋勇前行。

③一个浅薄、浮躁的民族是无法崛起的,也难以 ()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决定了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意义非比寻常。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横线上。

A处的词语是________。

3.第①段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或许曾因勤奋赢得个人的成功;或许曾因无私赢得他人的尊重;或许曾因坚韧赢得自我的提升……

请你以“赢得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可以填写“成功、尊重、肯定”等等;(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陈忠实

①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一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郑重地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那是我的上学日。

②我的三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刻开始告别黑暗,走向智慧人类的途程。

③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用毛笔抄写的。”我大为惊讶,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会写到和我的课本上的字一样规矩呢?父亲说:“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字,字是人的门脸。”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④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一副副新春对联,摊在明厅里的地上晾干。我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人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⑤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鹿原》的六年时间里,每到春节前一天后晌,就继续为村人写迎春对联。每当造房上大梁或办婚丧大事,村人就来找我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起父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⑥我的儿女都读过大学,学历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然而儿女唯一不及父辈和祖辈的便是写字,他们一律提不起毛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⑦我小时候有回晚上下了一场大雪,足足下了一尺厚。第二天上课心里都在发慌,怎么回家去背馍呢?50余里路程步行,我13岁。最后一节课上完,我走出教室门就愣住了,父亲披一头一身的雪迎着我走过来,肩头扛着一口袋馍馍,笑吟吟地说:“我给你把干粮送来了,这个星期你不要回家了,你走不动,雪太厚了……”

⑧二女儿因为读俄语,补习只好赶到高陵县一所开设俄语班的中学去。每到周日下午,我用自行车带着女儿走七八里土路赶到汽车站,一同乘公共汽车到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再换乘通高陵县的公共汽车,看着女儿坐好位子随车而去,我再原路返回蒋村的祖屋。我没有劳累的感觉,反而感觉到了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比我父亲冒雪步行50里为我送干粮方便得多了。

⑨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会打算盘的本事。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读古典小说和秦腔戏本。他注重孩子念书学文化,他卖粮卖树卖柴,供给我和哥哥读中学,至今依然在家乡传为佳话。

⑩我供给三个孩子上学的过程虽然也颇不轻松,然而比父亲当年的艰难却相去甚远。从做私塾先生的爷爷到我的孙儿这五代人中,父亲是最艰难的。他已经没有了做私塾先生的爷爷的地位和经济,而且作为一个农民也失去了对土地和牲畜的创造权利,而且心强气盛地要拼死供给两个儿子读书。他的耐劳、他的勤俭、他的耿直和左邻右舍的村人并无多大差别,他的文化意识才是我们家里最可称道的东西,却绝非书香门第之类。

(11)这才是我们家几代人传承不断的脉。

1.第②段“我”将孩子的“汉字第一画”视为“生命中光明的开启”说明了什么?

答:

2.阅读文章第③---⑥段思考:

(1)“我”对毛笔字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答:

(2)第⑥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3.文章语言朴实生动,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字,字是人的门脸

答:

(2)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会打算盘的本事。

答: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划线句除了让我们感受到深沉的父爱,还有什么作用?

答:

5.文章末尾说“这才是我们家几代人传承不断的脉”,“传承不断的脉”具体是指什么?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传承不断的脉”在传承过程中对后代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积蓄与绽放  马亚伟

①羊肠古道,衰草连天,没人感受这寒气逼人的萧条;寂寞孤洲,冰天冷水,无人看见沉寂安睡的河蚌;破院残庙,冷香锈钟,无人客访这了无生机的荒凉。但是,终有一天,衰草连天绵延出繁花万里,沉睡的河蚌孕育出璀璨珍珠,冷香锈钟承载起鸟鹊欢歌。你是否意识到生活中不起眼的地方也会发出明媚的光芒,绽放人生精彩?

②大自然用她神奇的智慧昭告人们:绽放,需要一点一点积蓄天地精华,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和艰辛的考验。这种智慧,在生活中同样得到了验证。

③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都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④电视剧《围城》热播后,钱钟书的新作旧著,被争先恐后地推向市场。面对这种火爆,钱钟书始终保持静默。对所谓的“钱学”热,他认为“吹捧多于研究”。有人用钱策动他接受采访,他却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一著名记者慕名想见他,他回话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还不错,又何必要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⑤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勒默,是一个极为低产的诗人,一生仅发表诗歌163首。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一年仅写两三首诗。这两三首诗,是在漫长的等待中默默积蓄,等待灵感像花开一样降临,然后妙手成诗。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诺贝尔委员会的颁奖词是:通过凝练、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中国的译者说,他的诗有王维“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⑥他们都在默默地做着自己,等待人生之花绽放。

⑦没有积蓄,便难以绽放。有些人总抱怨稿子难发,很少有人反省一下自己的写作质量。我想到自己和周围一些文友的写作,因为贪图多写快写,质量却打了折扣。那些快餐一样速成的文字,能像花开一样美丽吗?如果没有了积蓄的过程,即使最终开出花来,花朵恐怕也是微小而缺乏芬芳的。任何事都是如此。

⑧朱自清曾说过:“从此我不再抬头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绿地,我要一步一步踩在这土地上,留下深深的脚印。”即使在黑夜,我们也要摸索着前行;即使在寒风中,我们也要顶着风前进。只有漫长耐心的积蓄,才能赢得美丽惊人的绽放。

(选自《初中生阅读年选•应用卷》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

2. 请简述文章第⑦段的论证思路。

答:

3.有同学发现文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能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请你说说是哪一个事例,并简述理由。

答:

4.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对“积蓄与绽放”的理解。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题。

【甲】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①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②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注】①白使……露出白木。②烛:照亮。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肉食者                   ②神弗也(            

③孙子其行(                 ④齐乘胜尽破其军(       

2.下列各句中“毕”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读其书未   B.群响   C.此印者已   D.录,走送之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4.请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朗读停顿节奏。(断两处)

之。

5.阅读甲乙两文,曹刿、孙膑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请比较二人取胜原因的异同。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