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齐王择婿
齐王于女凡选婿必择美少年颜长而白皙虽中无所有而外状稍优者必取之。齐国之法,民为王婿,则禁与士人往还,唯奉朝请外①,享美服珍珠,与优伶②为伍,但能奉其王女, 则为效③矣。
一日,诸婿退朝,相叙而行,傲然自得。艾子顾谓人曰:“齐国之安危重轻,岂不尽在此数公乎!”
①奉朝请:指皇帝召见。②优伶: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的通称。犹今之“演员”称谓。③为效:有用。
1.用“/”给画浪线部分断句。
齐王于女凡选婿必择美少年颜长而白皙虽中无所有而外状稍优者必取之
2.你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 《晋书•嵇康传》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晋书•嵇康传》
(嵇康)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与山巨源绝交书》
康性含垢藏瑕,爱恶不争于怀,喜怒不寄于颜。所知王浚冲在襄城,面数百,未尝见其疾声朱颜。 《嵇康别传》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世说新语•雅量》
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康善谈理,又能属文 连缀
B.喜怒不寄于颜 脸色
C.嵇中散临刑东市 临近
D.文王亦寻悔焉 不久
2.根据上述文段,概括嵇康的个性特点。
3.翻译划线句。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一剪梅/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风亭②。
束缊③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④。
酒酣耳热说文章⑤,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⑥。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①王迈,字实之,刘克庄挚友。②风亭:驿站名。③束缊:捆起乱麻做成火把。④刘郎:词人自称,以他的同姓,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⑤文章:这里暗指时事。⑥胡床:一种坐具,类似于现在的马扎。
1.词中如何表现路途的艰辛?
2.简析下阙是如何刻画词人形象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人生的纽扣/王开岭
偶然读到一则故事:芬兰小男孩奥特索,用一个暑假在森林里采集浆果,并在祖母的协助下做了400瓶果汁,卖掉后得200欧元。缘起是他一年前,在动物园见到一只无精打采的熊,他想,若有一棵可以攀爬的树,说不定它会快乐起来。于是,男孩打定主意,捐一棵树给动物园。
读毕,心里像喝了一瓶果汁。我听见了熊的笑声。
这是一个从安徒生童话里跑出来的孩子,带着树叶的干净,还有清晨的氧气。只有童话里,才住着这样的树。这个故事有三重美:他发现了别人的不快乐;他想帮别人快乐;他用诚实劳动去兑换。
一只熊不高兴,他觉得和自己有关,他觉得此现状应有所改变,这只熊的情绪于他很重要……于是他诞生了心愿,诞生了能力。他承揽了一个幼小的义务,其实,这也是人类的义务,它由一个孩子率先发现。
由于清澈,孩子的眼总能比成人看见更多的东西。由于专注,孩子会把一件事记得很牢,看得很要紧,刻不容缓。
有人说,那只是男孩的一个冲动。不错,或许是,但冲动会沉淀,会积累出习惯,成为他和他未来的孩子的秉性,成为他们的常识、基因、家教和信仰。
儿子三岁,晚饭后,该散步了,他耍赖,不跟妈妈下楼,我脱口喊:“黑猫警长黑猫警长,月亮出来了,快去执勤!”他一怔,丢下玩具,冲下楼。
我醒悟,对小儿来说,童话情景就是生活情景,他从童话里认领的角色和命令,远比现实中委派的更具诱惑和号召力。
小时候,童话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长大后,它才被当成了文学。
好的环境,是佑护童话的那种,它支持童话人格,鼓励你一生携带。而坏的现实,不仅不保护童话,还狠狠撕咬它,粉碎它,靠背叛它换取“成长”的信任。
列夫·托尔斯泰,曾深情地感念儿时父亲教他的书和游戏,他叹道:“我难道不是在那一时期里获得了我现在赖以生存的一切吗?我的收获是如此之大,并且神速。在我一生的其余岁月中所得的全部馈赠,都不及那时的百分之一。”
童年的价值观,是人生衣裳的第一粒纽扣,决定一生的精神走向和心灵格局。若它是端正高尚的,那么,在漫长的岁月里,请别让它轻易脱落,更别粗鲁地扯下它。
网络上曾疯转过一条“虐驴男”的图片新闻:西藏阿里,蓝天白云,一名戴墨镜、姿态傲慢的男子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手持刀刃,正从一匹下跪的藏野驴身上割肉,竟然,他还在笑。
藏野驴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人们的愤怒和唾弃中,“虐驴男”很快被绳之以法。经查,此男子和同伴驾车途中,疯狂追赶、撞击藏野驴,并将奄奄一息的它开膛破肚,拍照炫耀。
这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扮演了一头野兽,并沾沾自喜。虽衣冠楚楚,但精神上披着皮草,龇牙咧嘴。
他也曾是一位孩子,何以生成今日这副嘴脸?
或许他未读过安徒生们的童话,或许读过,却打扫得干干净净。总之,他属于系错了纽扣或丢失了纽扣的人。
又想起那些曾为“活熊取胆”和“狗肉节”辩护叫好的人。其实我很想看看,他们的胸襟里,是否有纽扣脱落的痕迹。是缝得不够结实?还是外力的摩擦太大,在与现实一场粗暴的扭打之后弄丢了它?或视之为幼稚而在某个夜晚,怀着虚荣偷偷埋葬了它?
全世界的儿童皆无区别,只是长大后才有了区别,乃至天壤之别。
(选自《读者》2015年第8期)
1.第四段中“人类的义务”指什么?
2.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这是一个从安徒生童话里跑出来的孩子,带着树叶的干净,还有清晨的氧气。
(2)他扮演了一头野兽,并沾沾自喜,虽衣冠楚楚,但精神上披着兽皮,呲牙咧嘴。
3.作者引用托尔斯泰的话有何用意?
4.联系文意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小时候,童话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长大后,它才被当成了文学。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保护他人历史是文明进程的标志/燕海鸣
(1)最近几个月来,不断听到“伊斯兰国”(IS)恐怖分子在其统治区大肆破坏文化遗产的消息。在推土机和炸药的作用下,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被夷为平地,无数博物馆藏品被毁坏。
(2)IS是一个原教旨主义的群体,敌视一切非伊斯兰和伊斯兰之前文明,这些对教义的特定“解读”,是其破坏遗产行径的“合法性”根源。对于破坏遗产的个人而言,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在遵循和实践自己的信仰。当然,通过贩卖文物获取财富,则是IS更为“务实”的动机。但是,这不是一种宗教或是一个族群的问题,对遗产的保护,是人类文明进入到一定阶段的标志,它是超越了国家、民族、宗教信仰等各种界限而普遍存在的真理。排斥甚至迫害异教徒和异教的遗迹,是历史的产物,基督教的十字军东征也曾大肆破坏伊斯兰文明。随着文明的进步,现代意义上的遗产保护理念,也恰恰诞生于基督教占主流的西方社会,笔者以为,这是文明的进步。
(3)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毫无争议的普世价值的话,保护文化遗产肯定算一个。这是人们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经历了无数次阵痛之后获得的宝贵共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无论遗产所有权归属如何,大规模有组织地破坏文化遗产,就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底线的挑战。
(4)之所以强调遗产保护的普世性,也是要警惕另一种思维:只有西方才能拯救文化遗产。我们常听到这样一种言论,即今天收藏在西方国家博物馆中的很多非西方文物,如果不是当年被“掠夺”,今天肯定就在战争中毁掉了,因此西方是文物的救世主,殖民时期的文物掠夺是正确的。而我的观点是:不能因“善果”而洗白“恶因”,不能将普世真理片面理解成西方善举。
(5)一些文物保存了下来,只是客观事实,如果因此为当年的强盗行径唱赞歌,则非常不妥。这就好比多年前一个强盗偷了你家的传家宝,今天你还得感谢他的后代:“要不是你爷爷当年抢了我家宝贝,我今天就看不到它了,谢谢啊!”
(6)既然保护文化遗产成为全球共同的事业,就不能过度强调西方、东方的区别。中国在近年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比如在国际社会共同保护柬埔寨吴哥古迹的合作中,我国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力量之一。
(7)只有不同文化之间的多元交融,人类社会才能不断维系和充满活力。懂得保护历史——尤其是他人的历史,是文明进程中的标志之一,这是超越任何种族、宗教、国家界限的真理。 (文章有删改)
1.能体现“对遗产的保护,是人类文明进入到一定阶段的标志”的一项是( )
A.“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在其统治区大肆破坏文化遗产。
B.基督教的十字军东征曾大肆破坏伊斯兰文明。
C.现代意义上的遗产保护理念,诞生于基督教占主流的西方社会。
D.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收藏了很多非西方的文物。
2.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敌视一切非伊斯兰和伊斯兰之前文明,是IS破坏遗产行径的“合法性”根源。
B.出于对伊斯兰文明大肆破坏的反省,西方社会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遗产保护理念。
C.作者之所以强调遗产保护的普世性,基于不能因“善果”而洗白“恶因”的观点。
D.保护文化遗产是全球共同的事业,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力量之一。
3.请概括“伊斯兰国”(IS)恐怖分子大肆破坏文化遗产的原因。(30字以内)
阅读下面的调查统计表,在横线上填空。
| 青少年 | 成人 |
自主阅读 | 18% | 67% |
习题演练 | 25% | 65% |
小组讨论 | 80% | 81% |
相互教授 | 85% | 78% |
①学习保持率:两周后所记得的学习内容。
(1)不同的学习行为对不同年龄的人群的学习保持率有不同的影响:
青少年:
成年人:
(2)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始终保有较高的学习保持率,我们必须 。(不超过5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