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人生差异在读书》一文,完成下题。 人生差异在读书 张桂辉 (1)任何一个人...

阅读《人生差异在读书》一文,完成题。

人生差异在读书                张桂辉

(1)任何一个人,不论是官是民、是忙是闲,或多或少都有点业余时间。倘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支配业余时间,其结局或收获也大不相同。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相反,有的人虽然颇有才气,但因不懂得珍惜业余时间,得过且过,终其一生,别无建树。

(2)不过,依我看,人生的根本差异在于读书。因为,读书至少有三大“好处”。

(3)读书可以“明目”。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热爱读书、坚持读书,就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就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4)读书可以“清心”。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澎湃,街头巷尾灯红酒绿,堪称诱惑多多、考验多多。唯有能够静下心来坚持读书学习的人,才能做到清心静气、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被利所诱。

(5)读书可以“强体”。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不仅国与国之间充满竞争,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因而,大凡常人都希望自己素质强一些、形象好一点,以适应竞争、赢得竞争。而一个人外塑形象也好,内强素质也罢,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老老实实读书,才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丰富知识、增加营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6)

(7)首先,要乐于读书。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然而,尽管如此,也要养成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8)其次,要善于读书。古人云:开卷有益。然而,今天看来不尽然。因此,要善于择书而购、择书而读。这样才不至于读了坏书、中了邪气。

(9)再次,要巧于读书。要通过消化吸收、去粗存精,把前人、他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智慧,并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文章第一段从整体上讲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2.文章谈关于读书的好处时用了分论点的形式在分析论证,其中有哪些分论点?这些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本期你学了培根的《谈读书》,关于读书的好处,你一定还有不少体会吧,请你仿照(3)--(5)段,再谈一点你体会到的读书的好处,并加以论证。(不得少于80字)

4.文章(3)至(5)段与(7)至(9)段的结构相同吗?为什么?(5)至(7)段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请你补写(6)段。

 

1.对比论证。支配业余时间的态度和方式不同,结局和收获也不大相同。 2.读书可以“明目”,可以“清心”,可以“强体”。特点:分论点的提出都采用了打比方的形式。效果:形象生动地揭示出读书的好处。全文中心论点:人生差异在读书 3.要求有分论点,并用打比方的形式提出,再进行论证。 4.不同。。因为(3)(4)(5)三个段之间是并列关系,而(7)(8)(9)三个段之间是层层深入关系,乐读书才能善读书,善读书才能巧读书。。读书的“好处”还有很多,相信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都有切身感受。那么为了更好地发挥读书的作用,我们又该怎样去读书呢? 【解析】 试题分析: 1.鲁迅先生与有的人作比较,因此是对比论证,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支配业余时间的态度和方式不同,结局和收获也不大相同。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全文中心论点。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5)是先提出分论点,再用比喻论证论证论点,因此仿写时按照此格式要拟写答案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3)--(5)都是先提出分论点,是并列关系,而“首先、其次、再次”是递进关系,因此是不同的。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提示在横线上默写出诗文的原句。

(1)辛弃疾在《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情不自禁地赞扬孙权,“                                     ”是啊,连曹操也不得不感叹“                                   ”,难怪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告诉刘备对待孙权只能是“                                  ”。

(2)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其中“                                            ”生动地描写了丁壮的艰辛,“                                                ”委婉而形象地描写了租税的繁重。

(3)古人的一腔愁绪常在诗文中流露。李白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                                        ”表达了愁绪的绵长。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                                        ”形象地说尽了愁之沉重。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阅读范仲淹的两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 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同样写了秋景,情味却不同,请就下面两句写景的诗句任选一句做简单赏析。

(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我选          句,赏析

(2) 这两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两首词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以进趋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1.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忧叹(早晨)  B.竭驽钝(希望)

C.斟酌益(损失  D.臣非不自(爱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恐托付不,以伤先帝之明        则治臣之罪

B.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元方入门而不

C.受任败军之际                  出没鲸波万仞中

D.寝不安席,不甘味              并日而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B.甲文中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也是他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根本原因。

C.纵观甲乙两段内容,诸葛亮请求北伐的三个理由是:①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D.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兼用叙事、议论

B.《出师表》甲文中前半部分是临行进谏,后半部分点明此次伐魏的意义,其间诸葛亮自叙身世与前后文关系不紧密,只是为了陈述经历,感动刘禅。

C.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后主刘禅表达他对先帝的忠诚和感激

D.从《出师表》中可以看出诸葛亮能准确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式,客观分析有利和不利的条件,提出合理的建议,是一个深懂治国之道,有政治远见的人。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

甲文中的有关句子:

乙文中的有关句子:

7.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都写到了哪两层意思?分别概括回答。

 

查看答案

科技说明文阅读。

①去年年底美国大使馆公布PM2.5的数据引起了国人热议,一时间专业术语“PM2.5.PM10”成了人们谈论的话题。PM2.5究竟指的什么?它对人类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②首先要了解的一个词是“PM”。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被称为粗颗粒物;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也被称为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③在现代城市里的众多污染物来源中,颗粒污染物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来源。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而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有数据表明,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能迅速提高空气中pm2.5的含量。也有专家指出下午2点至4点,属于pm2.5浓度最低的时段。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④现代医院证明,含有高浓度超细颗粒(PM2.5)和大颗粒(PM10)的空气会对人体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健康伤害。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不会进入人体的肺部,因为我们的呼吸器官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阻拦,它们只会对我们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潜在威胁。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可能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PM2.5除了【甲】本身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外,它还【乙】能侵入人体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为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不易被阻挡,并且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可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更大影响。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消失,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种天气就是灰霾天。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接近的时候,颗粒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强。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微米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1.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A.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汽车尾气排放、焚烧垃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B.PM2.5对降低能见度的影响相比于粗颗粒物更强,是因为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接近的时候,颗粒对光的反射消光能力最强。

C.PM2.5本身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还因为它不能被阻挡,所以它还能侵入人体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D.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是因为它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2.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行应该少开车,多乘公交车。

B.政府应加强对工业污染的监管

C.做好垃圾分类,合理使用垃圾合理焚烧垃圾。

D.人们不应在上下班高峰时节到户外锻炼身体,或是在马路边遛弯儿,灰霾天气外出最好戴上口罩。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我们了解什么是PM2.5。

B.甲、乙两个语句不能调换位置。甲句与前文的颗粒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的伤害有关;乙句与后面pm2.5对人体肺部的严重危害有关;两句之间有递进关系,调换后与原意不符。

C.选文第④段中加点词“通常”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生动的特点。

D.PM2.5会影响大气环境质量,降低空气的能见度甚至危及人体健康。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承天寺里的月色、“亭下如积水空明”的皎洁,因为你而诗人夜不能寐。

②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③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④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