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愧 怍 (zuò) 蹒 跚(pán) 脊 椎(jǐ) 销声匿 迹(nì)
B.褶 皱(zhě) 伧 俗(cāng) 蟠 龙(pān) 风雪载 途(zài)
C.归 咎 (jiù) 绮 丽(qí) 殷 红(yān) 惟妙惟肖 (xiào)
D.惶 恐(huāng) 追 溯 (sù) 匀 称 (chèn) 无动于衷 (zhōng)
下面两道作文题,任选一个作文。
(1)央视在去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推出了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了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人士,而采访对象面对的都是同样的问题: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
在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之旅中,随处可见的幸福画面让我们驻足流连:傅聪在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感受到来自父亲傅雷舐犊之情的幸福;四本粗拙的《山海经》,让鲁迅读出了之前一度被忽略的幸福;经历重重磨难之后,丑小鸭脱胎换骨,享受着成功的幸福……其实幸福不光降临在别人身上,同样也存在于我们身边
阅读上述材料,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幸福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带着一颗心,锁定目的地,执著地前行;尽情享受沿途的风景,哪怕山高路远,哪怕日晒雨淋
请以“向目的地进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综合性学习。
学校就汉语学习现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作答的格式是“……,却……”。
材料一: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汉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汉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材料二:调查表明,中学生汉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2)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深入搜集材料,探究汉语学习的现状。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其中一则材料,此则材料与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否吻合?请简单阐述你的理由。
材料三:现在很多人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答:
(3)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汉语水平,班里特举办“汉字•经典•传统文化”系列主题活动,请你为本次系列主题活动设计一则简短、响亮的宣传语。
答:
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把它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白靖利)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公众对此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倘若能以此为契机,开启公众的阅读之门,其意义一定会远远超过诺贝尔文学奖本身。
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个人而言,阅读可以修身养性,广泛的阅读,可以增强知识积累,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增加生活情趣。而人们的广泛阅读,必将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提高。对于国家来说,阅读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卖 白 菜
莫 言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②“社斗,今天是大集,去找个篓子来吧……”
③“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包饺子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④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⑤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⑥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一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看到我哭得真诚,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她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老太太蹲下身,开始翻动我们那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开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⑨“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也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她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⑩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⑪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⑫“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⑬“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⑭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⑮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⒃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⒄“娘,”我哭着说,“我……”
⒅“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⒆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有删改)
1.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结合文章具体情节,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故事情节 | “我”的心情 |
① | 不舍 |
我不小心摔白菜 | ② |
老太太挑白菜 | ③ |
④ | 气愤 |
白菜被老太太退回 | 沉痛 |
① ② 1
③ ④ 1
2.在母亲将目光“锁定”在墙上吊着的三棵白菜之前,文章对她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给读者以怎样的暗示?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⑦段“终于挨到了集上”一句中“挨”字的含义。(2分
4.文中两处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你通过这两处细节描写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5.文章运用了颇多的笔墨详细描写了卖白菜的全过程,然而就在写到老太太将钱付给母亲后,戛然而止,紧接着写了“我放学回家后”发生的事情,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文中老太太将钱付给母亲后,戛然而止,紧接着写了“我放学回家后”发生的事情,这其中会发生什么呢?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并模仿作者的笔法描写出来。
阅读《人生差异在读书》一文,完成下题。
人生差异在读书 张桂辉
(1)任何一个人,不论是官是民、是忙是闲,或多或少都有点业余时间。倘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支配业余时间,其结局或收获也大不相同。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相反,有的人虽然颇有才气,但因不懂得珍惜业余时间,得过且过,终其一生,别无建树。
(2)不过,依我看,人生的根本差异在于读书。因为,读书至少有三大“好处”。
(3)读书可以“明目”。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热爱读书、坚持读书,就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就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4)读书可以“清心”。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澎湃,街头巷尾灯红酒绿,堪称诱惑多多、考验多多。唯有能够静下心来坚持读书学习的人,才能做到清心静气、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被利所诱。
(5)读书可以“强体”。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不仅国与国之间充满竞争,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因而,大凡常人都希望自己素质强一些、形象好一点,以适应竞争、赢得竞争。而一个人外塑形象也好,内强素质也罢,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老老实实读书,才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丰富知识、增加营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6)
(7)首先,要乐于读书。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然而,尽管如此,也要养成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8)其次,要善于读书。古人云:开卷有益。然而,今天看来不尽然。因此,要善于择书而购、择书而读。这样才不至于读了坏书、中了邪气。
(9)再次,要巧于读书。要通过消化吸收、去粗存精,把前人、他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智慧,并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文章第一段从整体上讲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2.文章谈关于读书的好处时用了分论点的形式在分析论证,其中有哪些分论点?这些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本期你学了培根的《谈读书》,关于读书的好处,你一定还有不少体会吧,请你仿照(3)--(5)段,再谈。一点你体会到的读书的好处,并加以论证。(不得少于80字)
4.文章(3)至(5)段与(7)至(9)段的结构相同吗?为什么?(5)至(7)段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请你补写(6)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