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斜塔上的实验》中的有关语段,完成小题。 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席位空出了,伽利...

阅读《斜塔上的实验》中的有关语段,完成题。

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席位空出了,伽利略总算得到了这个位置——主要是由于别人不屑要它,因为年薪只有60土库提(约合65美元)。

教学之余,伽利略更忙于实验。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做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潮笑他。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锡块、杠杆,圆形的、多角形的、平面的这样那样滑稽的玩意儿。不是吗,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玩具,是不可以作为严肃地研究宇宙秘密的工具的。“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就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不会忘记。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1.第1段中伽利略为什么能接受年薪很低的数学教授席位?表现他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请你谈谈第2段中“大自然这本宝书”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文,谈谈斜塔实验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实验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5段中“表演”的引号有何特别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在叙述中有描写,请举一个描写的例子,并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伽利略很热爱数学,同时也为生计;献身科学研究,不计物质待遇。 2.指的是生活、实践。 3.原因:证明自己的理论。经过: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实验。结果:同时落地。意义:科学终将战胜愚昧,科学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4.这是向世人证明科学真理的公开展现,是一种特殊意义的强调。 5.如看斜塔实验时,大家吵吵嚷嚷的情况,说明伽利略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更突出实验的非凡意义。 【解析】 1.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这里表明伽利略很热爱数学,同时也为生计,表达了献身科学研究,不计物质待遇的精神品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学生了解引号的引用作用外,还要了解引号的特殊用法。这里是一种特殊意义的强调。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本考点重点考查对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理解辨别;恰当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分析体味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和效果。常见题型有:判断识别相关语句属于何种表达方式;根据语境要求和表达方式,补写出恰当内容;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作者郦道元是             时期地理学家、散文家,其作品《           》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良多趣味。(    

(3)哀转久绝。(   )              (4)林寒涧肃。(     )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作用?

5.文中划线句与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所描写的内容和感情上分别有何异同?请说说你的理解。

内容上:(相同点)                                                      

 

感情上:(不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秋词》回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 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洞中历险》,回答问题。

(1)你认为汤姆在历险中有怯懦和失望的心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拓展延伸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否欣赏他的行为?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探究。

观察下图,说说你受到的启示。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选出下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游记散文,写了作者春游的所见和感受,情景交融,形象而生动。

B.梁衡的《夏》,主要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突出了夏天的热烈和紧张、急促的旋律,赞美了辛勤劳动的农民。

C.《济南的冬天》是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来写的。

D.《三峡》作者采用提纲挈领的笔法,描写了三峡风光,论时间,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写景物,山、水、草、木面面俱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