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

阅读下文,完成题。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 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2.“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1.几个月前,他流落到马山,“我”给他买水买糕,劝他回家。“我”在步行返回的山路上,恰好拦到他的车。他没认出“我”,给“我”讲了几个月前在马山发生的事,认为那次受到的帮助改变了他。到马山后“我”才知道他是专程送“我”的。 2.①情节:交代“我”面临的困境,写出“我”步行返回的原因,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②主题:老妇人充满善意的言行,表现了她对陌生人的友善与关爱,使主题更丰厚。 3.①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为潦倒的他买水买糕,并劝他回家。②细心体贴,尊重他人:没有言明 “我”曾帮助过他,维护他的尊严,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4.①点明他是雨夜专程送“我”的,更突出他的善良和爱心,使人物形象更鲜明。②突出受人滴水之恩,便涌泉相报、回馈社会的主题。③故事这样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具艺术表现力。④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即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然后按照起因(他流落到马山,“我”给他买水买糕,劝他回家)、经过(“我”在步行返回的山路上,恰好拦到他的车。他没认出“我”,给“我”讲了几个月前在马山发生的事,认为那次受到的帮助改变了他)、结果(到马山后“我”才知道他是专程送“我”的)的顺序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找到与“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相关的内容,即文章第三段和第五段,内容是老妇人告诉我没有公交车,劝我住旅店,从结构上看,推动情节的发展,为我与他再次相遇做铺垫,从主题上看揭示了陌生人的友善。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必须熟悉文章内容和情节,然后找到与我相关的句段,抓住关键句子和事例分析归纳,“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可看出我的善良与友善,“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看出对他人的尊重。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我和他在车上的对话,细心体味“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可知他是专门送我的,但没有明说,所以有助于凸显文章主题的作用,同时也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                                 。它讲述的是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生活处处有语文”。现在很多广告宣传语借用或改动成语,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如:某饮料广告语为“饮以为荣”,某蚊香广告语为“默默无蚊”,某银行卡广告语为“钱途无量”。

1.面三则广告语任选其一,将它还原为原来的成语。

我选择“           ”,它原来的成语为(             )。

2.你如何评价这种现象?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堪称“国之重宝”。

底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全器的重量

②壶颈两恻有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双耳

③腹部的四角各攀附一条立体飞龙

④方壶通体满饰龙、凤花纹,凝重而不失华丽   

⑤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0日    由中华炎黄研究会、河南省体育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将于端午节期间在郑州举行,届时将有来自海内外的多支龙舟队伍同场竞技,共度佳节。

本次大赛是以“中原龙舟大赛”为基础上升级成“中华杆辕龙舟大赛”的。大赛的宗旨是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推动龙舟运动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大赛开幕式上设置了龙舟点睛、舞龙舞狮、龙风筝表演、龙舟对歌、龙舟豫剧等环节。从今年——农历壬辰龙年开始,以后每年的端午节都将举办这项赛事。

1.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

 

 

 

 

 

 

 

 

 

 

 

 

 

 

 

 

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待到重阳日,                         。《过故人庄》

(2)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朱熹《观书有感》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5)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阐明了《论语》中“                         ”的深刻含义。

6)《泊秦淮》中,作者暗讽不顾国事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