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故事,按要求作文。 杨朱和弟子在宋国边境的一个小客栈里休息,发现...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故事,按要求作文。

杨朱和弟子在宋国边境的一个小客栈里休息,发现店主的两个老婆长相与身分地位相差极大,忍不住向店主人问是什么原因,主人回答说:“长得漂亮的自以为漂亮所以举止傲慢,可是我却不认为她漂亮,所以我让她干粗活;另一个认为自己不美丽,凡事都很谦虚,我却不认为她丑,所以就让她管钱财。”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学会赏识他人,不要以貌取人 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开阔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赏识,是为人之道.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于是乎便像医生对患者一样,执著地“诊断”他人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于是乎便有了冷眼、批评、讽刺以至呵斥.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威廉·杰姆斯语).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而炽烈.你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为他人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为他人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为他人校正迷失的价值追求的方向;可以为他人唤醒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可以为他人诱发心中创作冲动的萌芽. 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赏识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涵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 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测标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正确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优美的人情……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学会赏识,赏识者的胸襟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有了赏识,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根据材料中主人的话可以看出主人是不是简单地看相貌、靠感觉、凭好恶的选人、用人标准,于是可以从这个角度写成议论文,从正反两方面来写以貌取人的害处与益处。最后写出不以貌取人的重要性。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简•爱(第六章)选段,完成面题目

不过,当我看到“她”的时候,一种不安、疑惑的猜测就会涌进我的脑海。……她就这样每天形单影只地在三楼缝纫吗?……“我想她拿的工钱很多吧?”……“是的,她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谁也比不上她。”莉亚意味深长地说“况且她干的工作并不是谁都能干得来的,就算拿那么多钱也干不来。”……谈话停止了。这一切能够表明的是:桑菲尔德有一个秘密,而我被故意排斥在这个秘密之外。

文中的“她”是谁?“她”干的是一份什么工作?桑菲尔德有一个什么秘密?

 

查看答案

下列名著情节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165991,鲁滨逊踏上赴南美洲的航海冒险。不料路上遭遇了狂风巨浪的袭击,偏离了预定的航行,船搁浅了。(《鲁滨逊漂流记》)

B有只黄鼠狼爱上了一个年轻人,求爱神把它变成一个女人。后来爱神想知道黄鼠狼是不是改掉了本性,就把一只老鼠放入了屋子。那个少女看见老鼠,就想把老鼠吃掉,于是爱神又把少女变成了黄鼠狼。(《伊索寓言•黄鼠狼和爱神》)

C唐僧师徒在西行的路上遇到一位老母搀着一个小孩,告诉他们说西行的路上只有死路一条,因为前面有一个灭法国,这个国王要杀一万个和尚,才能功德圆满,这位老母其实是太白金星变的。(《西游记》)

D宋江一打祝家庄时,石秀在酒店遇到钟离老人,得知遇见白杨树要转弯才是活路。二打祝家庄时,石秀说明烛灯为号的秘密,燕清射灭烛灯,使敌人伏兵慌乱。(《水浒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被时间打败的故乡

①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故乡无路可走,但眼前的事实几乎就是这样。通往老房子的3条路,有两条已完全被草木封锁,仅剩的暂且可绕行的路,竟也荒草丛生。

②实际上,5年前情况就已经是这样了。只是今年,有个女人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棍儿站在山坡上,当她远远地有气无力地喊我的小名时,我才认出她是当年村里公认最壮实的女人。看到刚刚年届60的她已衰老至此,我忍不住一阵心酸,随即无可奈何地意识到,我的故乡彻底被时间打败了。

③时间先是打败了老房子。

④在倚山而居的村落里,我们家位于最靠近山脚的一条居住线上。1984年始,就有人家搬进城,这条线上前前后后住过的12户人家,如今空无一人。除了有两三处房子勉强可以住人,剩下的老房子,或摇摇欲坠,或已坍塌,或早已变为菜地、麦田和橘园。在植物恣意生长的土地上,外人丝毫不会看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的痕迹。

⑤时间随后打败了老房子的主人。

⑥在回乡上坟的车上,父亲一路讲的是村里村外同龄人的死讯。我对这些人的记忆,还停留在10年甚至20年前。而能被记住的,大多是方圆几十里呼风唤雨或性格突出的“人物”。他们或进了城,或依旧留在农村,但结局大致相似──当年的狂放、不羁乃至霸气,先后都被时间抹去,归拢于山坡上一座座小小的坟头里。

⑦时间也打败了老房子主人们的恩怨。

⑧这些曾经在乡间田头为了一棵树、一厘地而寸步不让的男女,先后成了“城里人”。置身于陌生而广阔的城市里,他们觉得天地豁然开阔。再回望与自己几无利益瓜葛而草木依旧的乡村时,他们像城里人一样,看到的不再是残酷的丛林法则,而是温情的乡村记忆。那些当年抄起铁锹在房前或垄间打得头破血流的人们,在城市街头偶遇或回乡祭祖重逢后,已然能微笑致意。

⑨留在村里的为数不多的人家,偶尔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有时还会找到城里的旧人来求证论理、主持公道。“城里人”自然知道,农村没有一些城里人想象中那般诗意、淳朴和美好,甚至更多的是丛林法则下的愚昧、狭隘和残暴,但他们仍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导执拗不化的乡亲,今天所有的斤斤计较,将来都会云散烟消,被时间一一打败了。

⑩的确,在他们成群结队决定告别农村生活的那一刻起,故乡就注定要被时间打败。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搬进城,村里再也组织不起护渠、引水、修路、挖井的队伍。半山腰处,夏有蛙鸣冬有薄冰的池塘最终干涸,山脚下的溪边再也不见用棒槌捶打衣物的女人,通往田地的道路逐年垮塌荒废,村头洼地的水井渐渐被淤泥和石块填埋。

时间打败了这些农村的公共设施,也从根基上瓦解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春节前不久,舅舅帮人忙把他们村的一位邻居送上山了。原本就不大的自然村里,即使从邻村请人,也很难找够8位为逝者抬棺的成年男性,于是60多岁的舅舅就成了“壮劳力”。30年前,抬棺的是他和他年轻力壮的同龄人;30年后,他还不得不“搞这事”。他们不安和恐惧地说:“村上死个人,眼瞅着就抬不上山了。”

时间就这样打败了他们这代人,也打败了故乡吐故纳新的能力。

告别乡村进入城市的我们,其实和他们一样摆脱不了被打败的命运。不满3岁的女儿,不知祖坟为何物,站在坟前喜笑颜开,徒留我和父亲神情凝重;望着车窗外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峰,她随口而出的是“小乌龟爬山坡”;望着那个喊我乳名的老奶奶,她一脸茫然。眼前的一切对她来说,全是陌生的。

她不知道,在故乡被时间打败之后,我和她都将成为回不去故乡的人。

1.故乡哪些方面被时间打败了?请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①老房子—→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老房子主人们的恩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归纳①②段的内容,并谈谈它们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描写的相关知识,说说你对第段“他们脸露不安和恐惧地说:‘村上死个人,眼瞅着就抬不上山了。’”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语言。

1)剩下的老房子,或摇摇欲坠,或已坍塌,或早已变为菜地、麦田和橘园。(从修辞角度)

(2)第⑩中“注定”一词用得好不好?并说说理由。

5.联系文章内容,作者为什么会说“告别乡村进入城市的我们,其实和他们一样摆脱不了被打败的命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

名著翻拍之我见

①翻拍名著已成为当下电视剧制作的一股潮流,中国的四大名著也自然成了翻拍的热点。翻拍本身无可厚非,但翻拍的水准却令人担忧。譬如新版《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剧情里有这样的桥段:当时张飞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而剧中的吕布对如此伤自尊的谩骂竟然不知是何道理。结果一向暴躁的张飞又花了一大段的时间用了一大段的废话对“三姓家奴”进行细致解读。直到张飞讲完,吕布才明白原来张飞在天下英雄面前骂他忘恩负义。

②如果对名著的解读不负责任,名著翻拍意义何在?

③很多年轻人可能不晓得,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大多数演员均出身梨园世家:六小龄童出身“猴王世家”,马德华是昆剧演员。还有扮演唐三藏母亲的殷小姐是黄梅戏头牌马兰,虽只有几个镜头,没有台词,就是几个戏曲程式化表情,但就是那些看似做作的一招一式也都蕴含戏曲程式的一板一眼。当下大多翻拍的人物塑造与演绎缺少的正是其自身文化的积淀。缺少了厚重的文化,翻拍的作品注定苍白。

④这种厚重文化的丧失也是商品时代的必然,因为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使得创造者很难投入更多的个人情感。为了创作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当年的王立平老师闭门谢客,寝不安席,在狭小的空间用长达近五年的时间去体味,品味,解味。其中《葬花吟》的创作耗时一年零九个月。这种情感的执着对于追求快节奏的商业制作而言只能割舍,因为投资商需要经济上的回报。

⑤对观众而言,中国人一向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想到“奸绝”曹操就想到了鲍国安,想到“义绝”关羽就想到了陆树铭,想到“智绝”诸葛亮就想到了唐国强。至于孙悟空的形象,我们允许李连杰的客串,我们也接受周星驰的颠覆,但是心中不变的经典形象永远定格在82版的六小龄童身上。其他版本中无论演员怎样演绎,都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同,因为我们脑海中的人物形象是我们认定的正统。

⑥诚然,名著需要以新的方式去传播,但是中国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宏伟场面的视觉冲击,更需要对文学名著的深刻解读和情感投入。如果没有对文本本身的感悟,为了商业利益一味翻拍,说轻点是劳民伤财,误导观众,说重点就是糟蹋文学,亵渎名著。如此看来,文学名著还是不要一再翻拍。

1.请简要概括作者极力反对当前文学名著翻拍的理由。

2.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讲述“三英战吕布”的剧情?

3.有人说第⑥段与全文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是怎样看待的?谈谈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节选自《河中石兽》)

(乙)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有戴嵩牛一轴。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节选自《苏东坡文集》)

[注释]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著名画家。③曝:晾、晒。④搐:抽搐,收缩。⑤掉:摆动,摇动。

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老河兵闻            而一牧童见

B如其言,果得数里外    躬耕南阳

C余闻愈悲              择其善者从之

D不足外人道也          岂能暴涨携之去

2.解释加横线词。

①如是再__________

②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___

③尾搐入两间_________

④处士笑而之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老河兵和牧童都表现出丰富的生活经验,请分别简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