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良 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而我,也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1.作者以“良心”为题有什么用意?

2.分析选文第⑦段和第⑨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

(2)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

3.选文第⑤⑥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选文分析这两段的作用。

4.你怎样理解第段划线的句子?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5.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的。(不少于50字)

 

1.“良心”是厚道、朴实的父亲做事的宗旨,为了良心,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无视养育多年的孩子对自己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自责留给了自己。作者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同时,父亲的良心也唤醒了 “我”的良心和良知,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2. (1)“只好”是只能够、不得不的意思,写出了“我”当时的不情愿,表现我对父亲的不满。 (2)“久久地”是持续时间长的意思,写出父亲对“我”的疼爱、惦念和对自己不能给儿子美好人生的愧疚之情。 3.运用插叙,交代了“我”冷血和憎恨父亲的原因,与下文父亲手术前的话相照应,更突出父亲的崇高形象(或更突出了父爱的崇高)。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一席话让“我”的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使“我”震惊、自责、愧疚。 5.示例1:当年父亲让大哥辍学上班,体现出对我的偏爱;我却因为没找到工作,对父亲心生憎恨。父亲在生死之际,对我依然“不放心”;我却冷血到“要回家睡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父亲的博爱与善良,我的狭隘和冷漠,呼唤了良心的回归,突出了作品主题。 示例2:我对父亲当年的做法感到不满,工作无着落,憎恨父亲;签字时,漠然、不耐烦。得知真相后,我震惊、羞愧、感激,一直守候并照顾父亲。父亲的博大与我的狭隘、自私形成对比,揭示了小说主题:做一个读懂如山父爱的有良心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是一道对文章内容、人物、主旨综合考查的题型,难度不小。解答此题要结合父亲的一番话即可明确“良心”的含义,同时也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题,整理为: “良心”是父亲朴实的做事宗旨:为了良心,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捡来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孩子的亲生父母;自己全身心养育多年的孩子岁对自己的憎恨和不满,但父亲毫无怨言。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同时,父亲的良心也唤醒了“我”的良心和良知,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重要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词语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1)小题解答时要重点注意分析词语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主要体现我因为不满父亲的做法,因而去抬父亲很不情愿;(2)小题主要体现父亲的情感,结合文章内容应是对自己没能给捡来的孩子美好生活感觉很内疚和对孩子的关爱。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此题考查插叙的作用。这两段交代了“我”冷漠的原因,因此是“插叙”;再结合题目要求,概括这两段叙述的事件,结合事件分析其作用即可明确答案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回答:交代了“我”冷血和憎恨父亲的原因、与下文父亲手术前的话相照应、更突出父亲的形象或表现了父爱的无私伟大。 考点:分析记叙的顺序。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词语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本题中“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述语言: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根据这一套路,结合文章内容就可答出此题。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本题是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考查,因为已经告诉了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因此只要认真阅读文章,将我对父亲的冷漠和父亲对我的疼爱、关心、愧疚之处找出进行分析即可;当然本文还有我自己前后对父亲的态度,也形成了对比。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说一说“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前期投入是人民币六千万,最后的收益达到了三亿。作为最受瞩目的电视娱乐节目,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听”。

“好声音”里的“声音”是狭义的,单指歌唱之人声。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声”和“音”两个字是分开使用的。

构成声音的是声源,构成声源的是能量,而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振动,使空气分子和其他分子产生摩擦,声音就此出现。

请不妨运用想象视觉化一下这个只有一瞬间的“漫长过程”——能量的碰撞产生声音(振动),通过或远或近的空间——声源与你耳朵之间的媒介(通常就是大气),以每秒18288米的速度抵达你的耳廓,通过你的耳道,于是这两者开始产生共振,然后你的耳膜开始振动,耳膜内侧的小听骨对声音进行限幅和衰减以免声能传送到内耳时对其造成损害。现在,声音的振动传送到了幽暗潮湿的内耳,分子的机械振动变成了液体振动,海螺状的耳蜗开始工作。它开始分辨声音振动的信息,14000个长短不一的毛状声音感知细胞开始对不同频率进行处理,长的对应低频,短的对应高频。耳朵把声音这一犹如絮乱线团的混沌整体条分缕析地拆解成一根根声音组成的最细小的声音丝线,重新组合。刹那间,声音完成了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旅程,神经元的能量电流在我们的头脑中雷声四起、纤毫毕现——声音由振动变成了大脑能感受到的信息——声音的物理属性到此结束,而接下来的征程则变得愈加波云诡谲。

    听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的。而听音是主动的,有所取舍的。听觉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所能吸收的所有声音,而我们的大脑对声音的轻重缓急进行组织排序,有选择地过滤、注意、集中、记忆,然后再做出反应,亦即,我们对声音的反应其实是我们的“欲望”——大脑的偏好对声音所做出的,要不然江州司马如何会在听了一曲其实并无太多过人之处的琵琶曲后青衫尽湿,随后触景生情地写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揉搓麻将牌的“哗哗”声反之在牌友的耳朵里恐怕就有提神醒脑之效了。正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摘自《科学Fans》2013年10月号,有改动)

1.仿照下面划线的语句,根据第段中的相关内容填空,概括声音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过程。(每空1分,共2分)

能量碰撞产生声音——               ——               ——耳蜗分辨振动信息

2.为什么说“听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的。而听音是主动的,有所取舍的”?

3.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4.第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陕西传媒网马年春节黄金周咸阳市“乡村游” 火了旅游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宾馆酒店订餐火爆,旅游市场安全有序。自驾游“农家过大年”成为今年游客出行的主要方式,礼泉袁家村、兴平马嵬驿大年初一以后就人流如潮;淳化贤仓村、渭城大石头村、秦都北槐村、彬县程家川、渭电生态园等乡村旅游景点游客均较平时有大幅度增加。

1.请为以上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字)。

材料二: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赌博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

2.请你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话。

3.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孙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行者喜喜欢欢,又掮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

这段文字出自                  作家名的《西游记》,是“                     ”故事中的结局部分。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环境,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管理,①着力实施了 “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着力加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②市民环保意识不断落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③影响民生的突出逐步问题解决,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1)第②处成分残缺,可在                 后加上                   

(2)第③处搭配不当,可将                   改为                  

(3)第④处语序不当,可将                  调整到                    后面。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空。

(1)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2)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4)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5)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6)登斯楼也,则有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