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给春天让条道
陈绍龙
⑴风大,却是吹面不寒。抬眼,有几只芽茎儿似的风筝探向空中,顿觉,春已至。
⑵虽说心悦,却不免埋怨起来:这里是你们放风筝的地方么?
⑶这是郊外的一片山坡地,开阔,路宽,行人少,因其地处偏僻,市里在路边树了一块 “驾驶基地”的牌子,有几家驾校的学员在这里试驾,学车。车大多很慢,但有的“霸道”得很,也有的作蛇游状,好在路上极少有人,并无大碍。就是有行人了或是有其他的车了,也大多会让着我们的,人们知道我们都是初学者。车一律是黄牌照,教练车,内行人一看,知道是在警示你:离我远点。
⑷这样的时刻有两个孩子在路上放风筝是很危险的事情。
⑸加档,减档,踩离合,教练训斥声仍在耳边,一时让我们放松地停下来当然乐意得很。循着教练的目光,摇下车窗,看到天上有一只风筝!一时很静,细听,风筝还发出了“呜呜”的响声。这是一只装了竹哨的风筝。
⑹跟在后面的车都停了下来,静静地,举目向上,是风筝给枯燥的学驾生活带来了新奇,抑或是春天的突然造访让人们有了好心情?
⑺两个孩子原本是在路边的坡地上放风筝的,风大,孩子拉它不住,依着风,走着走着便走到路上来了。孩子显然在努力着,可风好像有意跟孩子作对,顺着路的方向跑。孩子左手相牵,其中的一个孩子牵着风筝的线,脸却并不朝天空看,不时地侧耳,是在听。听什么呢?另一个孩子则向他说着什么,一边用手向我们比划,笑。
⑻两个孩子仍旧努力地在牵那只不听话的风筝,路上停下的车显然对孩子们造成了心理压力。
⑼孩子已近,细看,我大惊,牵风筝的孩子是个盲童。哦,他侧耳是试图在听风筝上的哨声。
⑽看到两个孩子“上路”了,且一时没有拽过来那只不听话的风筝,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个大人,大人身后又跟着几个孩子。原来,他们这一群人都在山上的坡地处放风筝。再远看,天空有好几只这样的风筝,发出“呜呜”的哨声。
⑾这是市里聋哑学校的孩子,老师领着他们来放风筝春游来了。放风筝的盲童和哑童是搭开来的,他们两人一组。不想,他们选择的这块能“放纵”自己的地方却是“侵占了我们的领地”。领头的教师满脸含笑,点头,用双手向我们比划,做着跟那个放风筝孩子一样的动作,接着,身后的几个孩子一起向我们比划。老师和孩子们在“说”:谢谢你们!这是手语。
⑿教练点头致意,出人意料的是教练将手放在胸前,点头,比画:我爱你们。
⒀教练也会手语?
⒁老师鼓掌。孩子们鼓掌。
⒂“我爱你们”,这是我学会的唯一一句手语。教练告诉我们,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会来这里放风筝,有好些年了。驾校的教练都会教学员们这句手语,春天的时候,要想着告诉学员,给上了路的孩子让条道,给春天,让条道。
(选自《读者》)
1.仔细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填空:
主要情节:看见风筝—— ——得知真相——
心理变化: 埋 怨 —— 乐 意—— 大 惊 ——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抬眼,有几只芽茎儿似的风筝探向空中,顿觉,春已至。
3.文章第⑨自然段才点明放风筝的孩子是残疾儿童,其实前文中已有多处暗示,请找出两个暗示的句子。
4.对于本文的题目“给春天让道”,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 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4)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5)《孟子》有云:“……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则在《过零丁洋》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呼应,表明了舍生取义的决心。
(6)自古就是“丝绸之路”重要商品输出地的江西宛若一艘巨轮,正乘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
东风扬帆起航,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填写《次
北固山下》的两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轼与弟辙,师父洵①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②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洵晚读《易》,作《易传》未究,命轼述其志。轼成《易传》,复作《论语说》;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③也。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洵:苏洵,北宋文学家,苏轼与苏辙的父亲。②浑涵:博大丰富。③自予:自居。
1.下列选项中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体浑涵光芒 B.其体/浑涵光芒
C.其体浑涵/光芒 D.其体浑/涵光芒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师( )
鲜( )
3.翻译下面句子。
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4.苏轼对写文章有怎样的看法?请根据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5.从短文中可以看出苏轼有怎样的品性?
阅读下面古词,完成下题。
夜半闻横管①
(宋)程俱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笛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谷②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释】 程俱(1077—1144)宋代史学家、文学家。①横管:即笛子。②金谷:即金谷园,位于洛阳,晋代富豪石崇的别墅。赵王伦派人抄其家而杀之,夺其爱妾绿珠,绿珠不从,坠楼身亡。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连用多个动词,以平缓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梦魂的归来。
B.颔联意为“一声笛声清脆高扬,飞上九天,响遏行云,把秋风未能吹下的树叶纷纷振落”。
C.颈联用“断肠声”和“万古情”写出了笛声的悲壮。
D.尾联借用“金谷园”故事抒发了盼望收复北方故土的思念之情。
2.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由秋夜闻笛而生发的故国之思。
B.颈联借笛声倾吐出对南宋朝廷苟安一隅的愤慨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C.诗人诗学柳宗元,受其影响,这首诗显得风格高亢激昂。
D.这首诗把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巧妙结合起来,艺术地表达了怀念故土的沉痛孤寂之情。
为下面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报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从2015年4月17日在京召开的“‘中小学校园足球示范区’授牌仪式暨《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出版座谈会”上获悉,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将于2015年秋季进入全国中小学校园。
据悉,《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共分7册:学生用书4册,分别为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高中全一册;教师用书3册,分别为一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高中全一册。丛书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介绍足球运动文化和技战术学练方法,采用了实景技术图解、二维码技术动作视频和三维战术图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更加真实而有效地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习和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
A.人民教育出版社近日出版《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
B.《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将于今年秋季进入全国校园
C.《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D.《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为下面段落的空白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B.你的回忆有精彩的瞬间
C.你的生命有难忘的故事
D.你的事业有迅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