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植物本是有情物
①植物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观测得出一个结论:植物是有着丰富感情的。
②动物长着眼睛,植物长着“眼睛”没有呢?其实植物也有“眼睛”,它的眼睛就是植株细胞上的一种光感受器。植物依靠自己的这双“眼睛”,不仅能够“看见”光,还能感受到光的波长以及光照的时间和强度。正因为植物有了“眼睛”,它才能根据时间开花、换叶和生根, 在感光的过程中,植物“眼睛”对光照的需求量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植物光照时间超过12小时以上才能开花,例如稻子、小麦等:但也有光照时间不足12小时开花的,例如大豆、豌豆等:还有对光照要求并不高的“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植物。当然植物学家们发现所有植物的“眼睛”都喜欢阳光。只不过不同的植物偏好光照时长不同的阳光。
③如今,植物学家们从植物细胞内提取出一种感光视觉色素,它是一种带着染色体的蛋白质,它就是植物的“眼睛”。这种“眼睛”能使每一个细胞都成为一个 光感受器,这样不仅能“看见”光,还能识别光的强度和光照时间。早晨,太阳冉冉升起,“眼睛”显得特别活泼;黄昏时分,视觉混沌,植物就闭上“眼睛”。随 着色素的变化。“眼睛”就能分辨出是早晨还是夜晚了。
④飞机、轮船遇到紧急情况时能紧急求援,那么植物也会求援吗?2011年春天,南亚湄公河闹旱灾,中国、美国和日本植物学家赶赴越南进行探测研究。他们用遥感装置检测植物,发现这些受干旱的植物都在发出一种特殊的信号。这种信号声发自植物体内,由植物体导管震动所引发,近似于人的呻吟声,这就是植物在危急时刻发出的呼救信号。
⑤为了了解植物的“语言”,植物学家制造出一种别出心裁的“植物活性翻译机”。这种机器也是通过遥感装置,不同的是装上一种合成器,人们就可以直接听 到植物发出的不同声音。例如,当植物受到强烈的光照时,会发出“惊讶”的声音:当植物遇上雨水泛滥的天气时,会发出“痛苦”的声音。“植物活性翻译机”不仅可以对植物所处的环境进行判断,而且对植物本身是否遇上疾病等也能帮助判断。
⑥人累了要休息,那么植物要不要睡眠呢?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植物长期处在阳光或月光下会对自身的生长速度带来影响,植物生长必须要有“睡眠状态”。例如合欢,一到夜晚便垂下叶片。其实,植物通过“睡眠”不但有利于生长,而且还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例如花生、山芋等植物的叶子在夜幕中下垂,既减少了热量的散发,叉避免了水分的蒸腾:牡丹 等花瓣在晚间闭拢,也是为了防止自然灾害的侵袭。这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种适应。经研究还发现,植物在夜间的温度往往比白天低1℃。正是这细微的温差变化成为影响植物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才能使这种植物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生长。
1.下面对句中引号和加点的代词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实植物也有‘眼睛’”,“眼睛”加引号,表示特殊的意义,有别于动物的“眼睛”。
B.“还有对光照要求并不高,‘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植物”,“给点阳光就灿烂”加引号,标明是引用的话。
C.“它的眼睛就像是植物细胞上的一种光感受器”,句中加点的“它”指的是“植物”。
D.“这就是植物在危急时刻发出的呼救信号”,句中加点的“这”指的是“人的呻吟声”。
2.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植物的“有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植物有“眼睛”,能够感受光照;
B.植物能够发出求救信号;
C.植物学家用“植物活性翻译机”来了解植物的“语言”;
D.植物能够利用“睡眠”来使得自己适应环境,有利于生长。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文章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是:植物是有着丰富感情的。
B.第②④⑥段文字的开头都运用了设问的方式,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②段文字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在感光的过程中,植物“眼睛”对光照的需求量是各不相同的。
D.这篇文章文字平实、准确,但行文中有变化,如第③段中的描写用词华美,读来十分生动。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这样的城市就是宜居城市。
②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一座适宜居住的城市,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③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舒心、安心、放心。
④合理的城市规划,给人以有序、便利的感觉;
⑤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以舒适、惬意的享受;
⑥浓厚的艺术氛围、丰富的文化浸染,让人们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
A.①③②④⑤⑥
B.②⑤④⑥③①
C.②④⑤⑥①③
D.⑤④⑥①③②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挖掘它的深刻内涵,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地理解它,使用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A.成语是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
B.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
C.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D.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 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 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其作者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C.《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凡尔纳,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其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富有想象力。
D.“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写景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或抱负,如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从出土的楚乐器看,编钟与编磬往往在一起,以构成“金石之声”。编钟音色丰富优美,重击如 ,轻敲若 ,闻之令人心旷神怡;编磬至今仍有优美的音质,并刻有以凤鸟为主题的凹凸纹饰。这些凤鸟,有的回首展翅 ,有的昂首远眺 ,有的仅露首尾神态盎然,充分体现了楚人声形兼美的匠心。
A.风动杨柳 雷霆万钧 栩栩如生 动感十足
B.风动杨柳 雷霆万钧 动感十足 栩栩如生
C.雷霆万钧 风动杨柳 栩栩如生 动感十足
D.雷霆万钧 风动杨柳 动感十足 栩栩如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又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
B.与《舌尖2》第一集的原画面相对比,该片涉嫌抄袭的镜头不少于十多处。
C.3月30日,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出席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动员大会。
D.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