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 32个未接电话 ①去年12月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似乎要下雪。我...

阅读下面选文

32个未接电话

①去年12月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似乎要下雪。我和同班同学小华在学校上课,直到下午5点半才离开学校。

②天已经黑了,我们一路小跑着来到车站,刚好来了一辆车,我们想都没想就跳上去,找个靠窗的位子坐了下来。令人惊喜的是,下雪了——这座城市几乎不下雪。我们兴奋地望着窗外。(A)柔和的灯光下,雪花在空中轻轻飞舞,把整个城市装点得格外宁静、祥和。如果一直下到明天,城市将会变得一片银白,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想着,想着,当我觉得该下车的时候,定睛一看,糟了!怎么这么陌生——我们上错车了!

③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连忙找手机联系妈妈。可翻遍了书包也没有找到——手机落在家里了。更令人沮丧的是,我还不记得爸爸妈妈新换的手机号码。四下张望,尽是陌生的面孔,我有些害怕了。我和小华决定不下车,两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上车时的车站。更糟糕的是,由于下雪,我们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停运了!小华忙给家里打电话,可她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这么晚了,我还没到家,爸爸妈妈一定很着急!我自己也急得想哭。

④我的爸爸妈妈在城边开了一家服装公司,要到半夜才回家。平时放学后,我坐公共汽车去爸爸的公司,在那里吃饭、做作业。学校离公司很远,但学校附近就是车站,平常下午4点半放学后,不到1个小时我就能到达公司。我所在的是一所著名高中,学校功课很多,考试也很难。今天,老师延迟放学了,没想到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⑤(B)雪花还在空中轻轻地飞舞着,旋转着弥漫在我们的周围。但此时,我们已丝毫没有了欣赏雪景的心情。我们俩孤零零地站在车站,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害怕,我们不停地哆嗦……终于,小华的手机响了,是她的妈妈打来的,问为什么这么晚还没有回家,还问我是否和小华在一起,说我妈妈很担心我。不久,妈妈打来了电话,她急得快哭了,说差一点就报警了。我告诉妈妈,我们上错了车,让她别着急。8点左右,终于盼来了小华的爸爸,他先把我送回家,然后带着小华回家了。

⑥一到家,我马上去拿手机。手机上的来电显示让我震惊:32个未接电话!20条信息!在我没有回来的短短几个小时里,妈妈居然给我打了32个电话,发了20条信息!顿时,强烈的感动和自责让我无地自容。我哭了,无法想象这几个小时妈妈是怎么度过的!

⑦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对不起妈妈。第二天,我见到妈妈仍一脸疲惫,就流着泪向妈妈道歉。妈妈抚摸着我,慈爱地说:“你长大了,以后出门要记得带手机。”

⑧这件事让我想了很多。是的,我已经长大了。但也许,我要改掉的不只是忘带手机,也不是记不住父母的电话号码,而是要学会认真、细致做事,学会报恩。妈妈,放心吧!我不会再让您操心了!     (第十三届华人少年作文比赛一等奖,余义君,有删改)

1.文章为什么用“32个未接电话”做标题?

2.从记叙顺序来看,第④段属于什么顺序?主要作用是什么?

3.第②、⑤段画线的(A)(B)两句都写到了雪,请选择其中一句,说说作用。

我选择    句,作用:                                                      

 

4.为什么文中有关“我”和小华被送回家的情节作者只用一句话来叙述?

5.在“我”和妈妈两人中任选其一,并根据选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思想性格。

我选择                                                                  

 

1.“32个未接电话”突出了妈妈的担心、挂念,表现了对“我”的关爱;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2.插叙 补充交待了“我”平时坐公共汽车去爸爸公司的事,使叙述更加充分完整,为下文因老师延迟放学,“我”被困在车站做铺垫。 3.第②段(A)句:运用景物描写,描写了雪花飞舞的情景,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气氛,烘托了喜悦、兴奋的心情,为下文下错车做铺垫。第⑤段(B)句:运用景物描写,描写了雪花飞舞的情景,烘托了沮丧、失落的心情,为下文妈妈来电话、被送回家做铺垫。 4.因为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不大,所以略写了;能节省笔墨,结构得当。 5. “我”:示例一:“想都没想就跳上车”“手机落在家里了”“不记得爸爸妈妈新换的手机号码”,表现了“我”做事粗心大意、马虎。 示例二:“流着眼泪向妈妈道歉”“不会再让您操心了”,表现了“我”知错能改、明理懂事。 妈妈:示例一:“很担心我”“急得都哭了”“打了32个电话,发了20条信息”“一脸疲惫”,表现对“我”的担心、关爱。 示例二:“抚摸着我”“慈爱地说”,表现妈妈的慈爱和宽容。 【解析】 1. 试题分析: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察,有时业从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的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的标题进行理解,赵薇是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主题。这里因为“32个未接电话”最能表现妈妈对孩子的担心和关爱。最令我自责和感动。 考点: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记叙的顺序有四种: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根据所叙情节发生先后的安排来判断。本题所示文段是插叙,使叙述更加充分完整,为下文因老师延迟放学,“我”被困在车站做铺垫。 考点:分析记叙的顺序。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在叙事文章中,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其主要作用有交代故事的环境、铺垫情节、表达人物的情感、烘托人物形象等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来分析。本题的环境描写可从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做铺垫来答题。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文章材料详略与中心主旨有关,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解答问题时,应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做具体分析。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赏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芦花荡》选段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一句中“找”字用得妙,为什么?

2.“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根据选段内容再结合全篇文章,说说老头子为什么要痛打鬼子?

4.作者为什么把男主人公唤做老头子?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

阡陌交通                    如外人(           

骑步行(            )        ⑷ 担粪灌园(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3.请概括【甲】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

道狭草木长                        陶渊明《归园田居》)

                        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天明登前途                       (杜甫《石壕吏》)

                        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⑨《陋室铭》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                          ”概括全文主旨

三峡》中,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突出山遮天蔽日特点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

某医院神经科内,病人问一位新参加工作的护士:“护士,神经科治的都是什么病啊?”护士随口答道:“多啦,都是很难治的病。”病人又问:“像我这样的脑病多长时间能治好?”护士不耐烦了,回答:“你呀,只管好好养病得了,问这么多干啥。没听说嘛,神经科神经科,活的少死的多,剩下一个傻呵呵。”这几句话对病人无疑是晴天霹雳,使他感到求生无望,当夜就跳楼自杀了。

护士与病人说话不妥当造成了悲剧。如果你是那位护士,你该怎么说?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写于1936年,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它为我们真实地描述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命运,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异化成鬼的罪恶。

B.《繁星·春水》用短小轻灵的文字形式,表现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C.《童年》是阿廖沙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人民的苦难历史。

D.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火伕,他后来参加了红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