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比较阅读《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回答小题。 【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

比较阅读《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回答题。

【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

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 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B)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节选)

【二】(C)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                                                                   (D)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故宫博物院》节选)

1.文段(一)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是哪一句话?这体现出本文什么样的说明结构?

2.结合语段(一)中“败笔”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文段(二)主要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特点到________的顺序说明。

4.文中划横线的A.B.C.D四句话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5.文段(一)中“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一

句中“没有一个不”能否替换为“都”?为什么?。

 

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总分结构。 2.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3.外 内 用途 4.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摹状貌; 5.不能换。因为原句是双重否定句,起强 【解析】 1.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例本身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说明文解说事物要言之有序,说明顺序的考查是说明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此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的把握能力,学生答题时,一般这样表述:本文用了……说明顺序,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学生理解。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方法:(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或:者可以,……。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浣溪沙》)

(2)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3)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记承天寺夜游》)

(5)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的《秋词》)

(6)《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诗句是: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铁马冰河入梦来”就是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8)前几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示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日”的“                                            ”的景象将一去不复返了。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的句式,在后面的横线上再补写一个句子。

你有权憧憬未来,但不应该忘记眼前的责任;你有权争取成功,但不应该以牺牲他人为代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短文。“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叙事,

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其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D.《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

B.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C.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总—分式和总—分—总式。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事理说明文大都用后者。

D.新闻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