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题 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 毕东海 ①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

阅读说明文,完成

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

毕东海

  ①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8%。如果把地球上的所有高山和低谷都拉平,再把地球上的水全都均摊起来,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就深达2400多米,地球,真正变成一颗"水星"了。而太阳系的水星,没有海洋,也没有水。

    ②地球上这么多水是从哪里来的呢?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地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组成地球的物质逐渐脱水、脱气而形成的。地球是由星际尘埃凝聚而成的,在最初阶段,地球是一个寒冷的凝固团,是万有引力和颗粒间的相互碰撞,使这些星际尘埃物质紧紧地压缩在一起,形成了原始地球。后来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不断蜕变,凝固团的温度不断升高,最终形成我们可以居住的地球。科学家对组成地球的地幔的球粒陨石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5%的水,最多的可达11%。如果当初组成原始地球的陨石,只要有1/800是这些球粒陨石的话,那么就足以形成今天的地球水圈。问题是,当初是这样的情形吗?至今没有定论。

    ③另一种解释是,火山喷发喷出大量的水。从今天活火山的研究发现,伴随滚滚浓烟、炽热熔浆的喷发,的确是有大量水蒸汽释放到地球的大气中。在喷出的气体中,水汽占75%,数量很大。如美国阿拉斯加有一座叫"万烟谷"的火山,在每年喷出的气体中,水汽就有6600万吨。自地球诞生至今,不知有多少火山喷发过,其次数也无法统计,喷出来的水汽就更多了。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至少地球上现有水的一半来自火山喷出的水汽。火山为什么能喷发水汽?因为地下深处的岩石、岩浆里含有相当丰富的水。火山喷发时熔岩温度高,使岩浆里的水自然蒸发,逸出地球表面。这些水汽到了高空遇到冷气,凝结成水,最终落到地上,形成涓涓水流,进入海洋。据科学家研究,早期地球很热,大约在6亿年前,地球表面的温度才降到30℃,此时大气中的水汽有99%降落到地面,地球上才开始有海洋及江河湖泊。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地球上才开始有生物。

   ④但是,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冰陨石。关于冰陨石不仅美国、西班牙等国有发现,而且在我国也有报道。如1983年我国江苏无锡市就有一块直径50~60厘米的冰陨石从天而降。落到地面的冰陨石比较小,大多在大气层中融化掉了,它们成了大气水蒸汽的重要来源之一。科学家说,这些来自宇宙空间的以冰的形式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其主要成分是冰,一年之中可以使地球获得11亿吨水。

    ⑤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的三种解释,都有一些事实作为根据,但这三种解释都存在片面性。地球上的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节选《青年科学》)

1.关于地球上的水资源,科学家们有哪些解释?请简要说明。

2.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冰陨石是来自宇宙空间的以冰的形式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其主要成分是冰。

B.地球上的水有一半来自火山喷出的水汽。

C.地球水圈就是由地幔中含水的球粒陨石构成的。

D.选文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式,对水的来源有所定论。

 

1. 第一种:地球上的水是由组成地球的物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脱水、脱气而形成的 第二种火山喷发喷出大量的水 第三种地球上的水来自冰陨石。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3分) 2. 举例子/列数字。为了更好地说明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的水汽。 (评分标准:第1问1分,第2问2分,共3分)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阅读科技说明文文本,因其文体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学生准确提炼三种说法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记叙文,完成题。

①男孩穿一身校服,胸前抱着一只硕大的书包,车下一位老人隔着车窗絮絮叨叨地交待着一些诸如“一个人在外边,要吃饱,要睡好,冷了要加衣,热了要洗澡”之类的“出门须知”。

②有的乘客开始催促司机了,那男孩也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回去吧,爸,知道了,总说这些没用的做啥?”又抱歉地对乘客说:“不好意思,每次我爸总是没完没了地说这些没用的话,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③但是,汽车仍稳稳地趴在那里,司机仍极其耐心地扶着方向盘,扭过头对大家说:“让他说完吧,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他笑了笑,“我每天都在制造着别离,把车上的人和车下的人分开,就是大人也都有说不完的嘱咐,别说他对一个孩子啊。”

④你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我不禁一惊,这句话竟是一个和说者没关系的人说出来的!

⑤我们总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生活中过滤并选择着有用和无用,甚至对亲人的几句嘱咐也要用这样的原则加以区分,从而因为没有实际用处而失去让他说完的耐心,却完全没有想到老人的内心。我们试图屏蔽那些没用的语句,却不小心把那一腔爱意忽略了,挡在了我们心灵之外。对老人的关心漠不关心,像这个孩子。

⑥如果,那位老人有可能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陪着孩子,那样,他就可以用自己的双手而不是几句嘱咐来表示他的惦念,他实在是想让自己的那几句话来替代他伴着儿子啊,于是,用喋喋不休为儿子做一顶密不透风的保护伞。

⑦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这其中的谜底,因为这种爱意是一些让人厌烦的“废话”,从而令人拒绝。

⑧连朱自清不也是在父亲送别时,从心里嘲笑过父亲的迂腐吗?

⑨对于老人无数次重复的唠叨,我们何曾耐心着让他们放心的说完呢?如此沉甸甸的爱,我们却因为包装简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⑩刚才出门时,母亲颠着小脚追出来,说:“过马路要小心啊!”让女儿好一阵大笑,她对我说:“你四十多岁了,奶奶还当你是小孩呢。”那时我所表示的孝顺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谁让你又出来了啊?”丝毫没有让她说完的意思。

⑾在车上车下的分别之际,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东西能代替这样的废话。“吃饱,睡好,冷了加衣,热了洗澡”, 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的确不须多言,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老人内心的最深沉的表达呢?

⑿正在胡思乱想,从后视镜里看到老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一边招手一边喊着。司机“吱”地刹了车,探出头去:“你还忘了什么事?”“咋了?”男孩也问。“没事。慢点啊,师傅注意安全!”老人气喘吁吁着。

⒀“哗……”车上的人全笑了,我却分明眼里有一丝温暖的湿润,对着他大声喊了一声“谢谢了!”

1.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没让他说完”这类的事写了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全文和第⑾段的画线句子,说说老人内心深处要表达的是什么?

(3)文章结尾“我”为什么要对老人大声喊了一声“谢谢了”?

2.品析探究

(1)文章有两处写到司机,用了哪些描写?从中可看出司机是个怎样的人?

(2)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3.链接

“你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针对生活中的类似体验,你有何想法?

(2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越唠唠叨叨没个完,他女儿更不爱听他的。

B.要不是同桌及时提醒了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

C.晴朗的夜空,群星灿烂,绘成了一幅星星的世界。

D.老师的耐心教育,终于使他和社会上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断绝了关系。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老师说完这句话,教室一下子鸦雀无声

B.自从几个勇敢的叶子跃出水面,许多叶片接踵而至

C.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魂飞魄散,无精打采。

D.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危险一度看来无足轻重,并非真就无足轻重;让人麻bì大意从而上当受害的危险历来多于靠强力摧垮人的危险。不仅如此,在危险尚未临头之时迎头邀击,胜于太长时间地注视着危险的临近;因为一个人如果注视太长时间,就可能懈dài……时机成熟与否必须密裁察,一般说来,最好是把一切大行动的开端交由百眼巨人阿耳戈斯照管,而把其终结交由百手巨人布里阿柔斯照管。令政客隐形的普路托之盔,就是在议事会上保守秘密,而在付诸行动时迅无比,因为事情一旦到了要采取行动的地步,迅捷就是最好的保密手段,就象子弹飞出枪膛。

(节选《论拖延》,有删减)

1.根据文中读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3.结合语境解释画线词语“邀击”的意思。

4.选文作者是英国的     ,他有句至理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

 

查看答案

填空。

(1)小桥流水人家, 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______。(《论语》)

(3)征蓬出汉塞,_________。(《使至塞上》)

(4)___________,亭亭净植。(《爱莲说》)

(5)过尽千帆皆不是,            。(《望江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