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结合《换个角度》这篇文章,设想...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结合《换个角度》这篇文章,设想几十年后的你,运用多向思维改变生活,使你拥有了更精彩的人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在生命成长的历程中,总有一种情感需要我们守候,总有一种梦想需要我们瞭望,请以“守望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例文 守望孤独 皎洁的月亮和闪闪的繁星,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风,轻轻地吹拂过耳际,仿佛在耳边喃喃低语。夜空,静谧地燃烧着属于一个人的烟火。春华秋实,辗于今生,只为了那份寂寞孤独的美…… 失落 细雨带风湿透黄昏的街道,抹去雨水双眼无故仰望,望向孤单的晚灯,那是伤感的回忆……拖着步履沧桑的步伐,走在如血残阳的天际。寒风刺骨,阴风怒号。两旁的树在风中不停得摇曳着,发出肃杀的声响。穿透密密的树枝,其中夹杂着雨水的甘露。北风迎面吹来,泛起一层淡淡的酸涩。埋下头,把脖子上的围巾裹得更紧,更紧些。仿佛在扣紧一颗即将破碎凋零的新。夕阳托着一个孤单狭长的背影。一只受伤的孤雁,在风雨中穿行。最后,慢慢消逝在暮色中。 流离 站在高山之颠,眺望茫远的天际。仿佛触手可即。我垫起双脚,伸出手,试图抓住它。抓住命运的轮盘。命运之轮不断轮回,轮回滑落几世的忧伤。命运发出悲冷的韵调。于是,我试图狰脱命运的摆布,离开失落的轨迹。如果命运可以轮回,又注定出演哪个角色?最终,还是蹩脚的演员。戏里戏外,从不明白自己的角色。踏遍天涯,想寻求属于自己的族群。帆旗摇动,摇千年的历史于股掌之中,那一刻,灵魂在失意中流离…… 期盼 世事沧桑如梦。某些事情经历岁月潮水来回拍际,永远洗刷不净,总尘封在人的记忆的最深处。永不停息,自死不渝。我常仰着头,望向蓝蓝的天际。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茫远。我知道,我一直在——期盼。穿过繁华的街道,穿过茫茫人海,穿越时间地域,辗转流离。 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的土地,这永远澎湃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天息地吹刮着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柔和的黎明……然而,我——死了。连理想的羽翼也腐烂在着不毛之地。 宿命 我不知道塑命是宿命的安排;也不知道塑命是命中的归宿;更不知道塑命是人命天定。繁华的外表下,遮藏不住一颗空洞的心。背起宿命的包袱,展开新的旅途,搏击更美丽的人生。希望在这个浮华之世,我永远能演绎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蓦地,才发现,原来我只是一个孤独守望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守望 ”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学生写作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补题,补题要求,选择一个较为新颖的写作角度,体现更为深刻的思想价值;选择较为熟悉真实的写作材料,力求写出真情实感;学会精巧的写作构思,让自己的文章更有波澜,以期获得理想的分数。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班级要举行课本情景剧展演,以深入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请你将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改写成一段场景,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环境的感受。

题目二:走在古今中外名著的长廊中,你一定会遇到许多令你难忘的人物,请你以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为例,谈一谈对你生活的影响。

要求:

(1)内容具体,语言顺畅、有感染力。

(2)将选择的题目填写在答题卡,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换个角度》完成题。

换个角度

王充闾

日本畅销书《怎样进行创造性思维》中记叙这样一则故事:

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可是,出乎意料,儿童们来到商店却全然不顾,而是去附近其他玩具店买那些大路货。店老板请来一位中小企业咨询员帮助分析原因。这位咨询员四周巡视一番,便坐在地板上把视线降低到小孩子所能看到的高度,这回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死角。于是,他同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走、观测,一面按照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此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

由此可见,【甲】观察事物的角度的确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是这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 《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

《绣珠轩诗抄》载,晚清女诗人郭六芳写过这样一首《舟还长沙》的七言绝句:“侬家家住雨湖东,十二陈帘夕阳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家在自己眼中,朝夕晤对,原也平淡无奇,可是,当换个角度从江上去望,却发现它宛在画图之中,融在自然的一片美的形象里。

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向的。因此,应该从多种角度去考察。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探索。主体考察、审视思维客体时,【乙】可是,在日常实践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人坚持直线式思维,考虑问题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上,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闯死胡同,而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些人坚持习惯性思维,头脑僵化,习惯于用过去的教条解释现实,在已知的旧路上徘徊。凡是过去存在过的,或曾被证实过的东西,就认为绝对正确,万无一失,而对现实中与传统相抵触的新事物,则往往不予承认。

作战有正攻、反攻和绕到敌人后面或侧面进攻的迂回战术;思维科学中也有反向思考、侧面思考、多向思考等形式。在中国古代,孙膑以减灶擒庞涓,而虞诩却以增灶破羌兵,因时因地制宜,变换战略战术,这是克敌制胜之道。【丙】思维活动也是如此,一个方向受阻了,不妨换个角度作逆向思考。《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舞姿,日常生活中“推推不成拉拉看”的俗语,对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思考都有直接的启示。

听说,巴黎有一家旅馆,住客乘电梯上下,抱怨速度太慢。老板发愁了,若是重新设计、安装,这要花一笔大钱。一位心理学家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在电梯室里装上几面镜子。老板依此行事,果然奏效——批评电梯太慢之声遂息。原来,住客走进电梯室之后,都要对镜整装、梳里一番,这样,不但不嫌速度慢,反而觉得电梯太快了。

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开阔思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

1.阅读全文,将“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这句话填入文中【甲】【乙】【丙】的哪一处最为恰当?

2.你对文中的哪一个事例或引用的言论感兴趣?简述理由。

3.作者认为,明确思维的多向性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你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请你结合自身经历说一说。

 

查看答案

阅读《远尘淡墨调烟雨》,完成题。

远尘淡墨调烟雨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⑦书画行走瓷板,笔墨线条在釉彩间舒展舞蹈,古典诗文在瓷板上低吟浅唱,刚强者有了柔软的面容,柔软者有了刚强的筋骨,正合乎中国人的太极之“道”。惟其得道,“瓷”与“书画”这两门中国传统技艺蕴含的人文精神、审美理念和艺术感染力才能更长远的彰显。

(摘自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微信平台)

1.中国陶瓷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需要一个过程,阅读①—②段,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古陶瓷文字     陶瓷书法          陶瓷模印文字        清中期瓷板画

B.古陶瓷文字     陶瓷模印文字      清中期瓷板画        陶瓷书法

C.陶瓷模印文字   清中期瓷板画      陶瓷书法            古陶瓷文字

D.古陶瓷文字     陶瓷模印文字      陶瓷书法            清中期瓷板画

2.阅读③—④段,说一说瓷板作书画与纸上作书画的区别。

3.作者借用赞美青花瓷的诗句“远尘淡墨调烟雨”作为文章的题目,阅读全文,提取相关信息,说明这句诗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小说节选,完成题。

【选文一】

铃声,对于一个做惯了教员的,有时很好听,有时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的试卷准备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讲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的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住他的嗓子,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是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极力开口,但他的声音,好像一根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他也很想说,好像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的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痛苦是说不出来的!他狠了狠心,他走上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偷脚的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叹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选自老舍《四世同堂》)

【选文二】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晴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然而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按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选自郑振铎《最后一课》)

1.对两段小说选文分别进行概括。【选文一】概括为      ;【选文二】概括为     

2.两段小说选文都塑造了教师形象,请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这两位教师的思想性格有哪些共同点。 

3.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两段选文中任选一位教师,运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走在上课路上时的心理及动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题。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1.围绕一辆洋车,祥子的命运不断地起伏变化。叙述祥子买到洋车的是第         幅;失去洋车的是第        幅。

2.从一辆洋车起伏变化的命运中,你可以推测祥子的命运会有怎样的变化。(不少于20字)

答:                 

3.下面的照片是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骆驼祥子拉车”雕塑,为了让旅游观光的人明白雕塑的内容,请你为这尊雕塑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不超过50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