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阅读下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           》一书,这是         家又一部经典之作。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乱其所为             

人恒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入则无法家             

3.阅读第二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时,会从哪些方面对“是人”进行磨炼?磨炼的

益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4.恰当的运用写作手法能够有力的突出文章中心。请结合文章第三段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于今天无疑适用于国家,那么,他还适用于个人吗?为什么?

 

1.孟子,儒 2. ①违背 ②犯错误 ③奋起,指有所作为 ④通“弼”,辅佐 3. ①从思想、身体、生活、事业等方面磨炼“是人”; ②使其内心惊动,意志坚强,增长才干。 4.第三段主要是运用对比来论证中心论点的。首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然后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通过正反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适用。因为现代生活中仍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所以每个人仍需有忧患意识,才能使自己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解析】 试题分析: 1.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辨别正误。本题中“作”动词奋起、指有所作为,“拂”通“弼”,辅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阅读选文第二自然段,按题目要求找到关键句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对“是人”进行磨炼,磨炼的益处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先明确论证方法,阅读第三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议论文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中心论点服务。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良好的品质,一定是适用。但要说明理由。因为现代生活中仍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所以每个人仍需有忧患意识,才能使自己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积累与运用

1不畏浮云遮望眼,             

2               ,夜泊秦淮近酒家。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演化为无私奉献的句子是                          

4陶渊明的《饮酒》中,反映诗人生活志向,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句子是                                  

5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                                    

6李商隐的《无题》中用比喻象征手法极写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7范仲淹《渔家傲》中运用典故,写思念家乡和战争没有结束的矛盾的句子是            

8《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以“那声音常在我心田”为题,写一篇文 章。

要求:(1)仔细审题,写真事、抒真情。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老师! 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 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选自《读者》201510有删改)

1.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

2.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

3.结合文章,理解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4.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5.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文章选自        写的《           》,请用文章中的词语,概括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特点。

2.加线的“闹”能否换成“叫”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品读划线的句子,联系文章内容,说说句子的含义。

4.文章写“雪”,那么“塑雪罗汉”这一细节是否多余?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罗纨(wán)丝织品。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夕舂chōng: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

泉水激石,泠泠    作:

梅花为寒所          勒:

山岚色之妙         设: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3.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负势竞,互相轩邈    横柯蔽,在昼犹昏

B 猿则百叫无           月景尤为清

C 夹岸高山,生寒树    在朝日始出

D 梅花寒所勒            歌吹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