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掌 声
高军
⑴在教室门外,我听到,像往日一样,上课铃一响,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⑵走进教室,就感到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但我还是平静地走上讲台,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五十多个同学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
⑶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讲课中,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⑷“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⑸我一边说一边转身准备往黑板上板书。
⑹班上的女学生王娜娜边站边喊道:“报告老师,你看黑板上——”
⑺我一下子惊呆了,原来黑板有一行清楚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⑻这是我教学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过去每次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公开向我挑战。
⑼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我昨天批评过的李晓写的。
⑽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感到头皮都“啪啪”炸响。但是瞬间我就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11)我面带笑容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
(12)尽管我的话里透着真诚,很多同学还是一脸的不安。
(13)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重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
(14)许多同学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课堂气氛已转入正常。
(15)我立即一口气说了下去:“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16)接着我详细地介绍我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一些弱点和缺点。
(17)由于是说自己,我说得非常流畅,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口才比平常显得更好。我说完了,教室里一片沉静。我感到,同学们被我的真诚感动了。果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全班同学都在热烈地鼓掌。连李晓眼中也有点晶莹,他的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18)——主课是从来不兴鼓掌的,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
(19)我心中为自己即兴设计的教学方案陶醉了。
(20)我潇洒地将“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 是个 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21)李晓第一个举起了手,我让他站了起来。
(22)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
(23)我心中一惊,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尽管我自认为表现得很潇洒,但还是被学生一眼看穿了。
(24)李晓讲得也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25)掌声一落,女学生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王娜娜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也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26)我非常惊喜,为她的大胆活泼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同学的掌声又一次热烈地响了起来。
(27)此事过去又快十年了。如今,李晓已成为一个著名作家;王娜娜在法国留学,已获得博士学位,正在读博士后。这个班的学生见到我或者来信时,说最佩服的是我处理这节课的方式,这节课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语文课。
(28)其实,近十年来,这三次掌声也仍然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画线句“我一下子惊呆了”和“我心中一惊”,说说两个“惊”字表现的人物心理有何不同。
3.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⑵段中“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一句的作用是为接下来矛盾的突然出现蓄势。
B.从高老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仅有理性,而且有智慧,善于克制自己又能随机应变的老师。
C.第(27)段写李晓成为作家和王娜娜在法国留学且博士后在读这一结果,印证了这两个学生都不是“坏学生”。
D.从这篇小说的主旨来看,是要告诫同学们要尊重老师,不要随意损害老师的人格尊严,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4.仔细揣摩本文第(25)段写王娜娜发言的文字,体会它对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5.本文的标题若改为“一堂难忘的语文课”好不好?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阅读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 第⑤段中“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这”指代了什么内容?
4.说说第⑤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
5.指出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古文阅读】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游兰溪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1.下面选项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往相田得疾
B.相与步于中庭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而颖悟绝人
D.余戏之曰 与之同游清泉寺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
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欣然起行( )
⑶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 ⑷溪水西流 ( )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余 以 手 为 口 君 以 眼 为 耳 皆 一 时 异 人 也。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是日剧饮而归。
5.两文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但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比较说明。
【古诗阅读】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2. “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字需要我们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来理解,它具体指什么?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小题。
[甲]
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乙]
保尔开始工作了。
他打算写一部中篇小说,描写科托夫斯基的英勇的骑兵师,书名不用考虑就出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从这天起,保尔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这本书的创作。他缓慢地写了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页又一页。他忘记了一切,完全被人物的形象迷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却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缺少火一般的激情。
已经写好的东西,他必须逐字逐句地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停顿。母亲惴惴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1)下列关于名著相关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段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祥子是小说的主人公。乙段选自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甲段中主人公最大的梦想是买辆属于自己的新车。乙段中主人公保尔经历了失明、瘫痪后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写作回到队伍中去。
C.名著是美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美在对坚强勇敢、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赞美;《繁星》《春水》美在对母爱、童真、大自然的赞美。
D.保尔和祥子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物,他们都能从绝望的精神危机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
(2)甲文中通过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试作简要说明。
【辩论台】小刚主持了一场“网上阅读辩论会”,正方、反方辩词如下: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拓展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 ①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②当前中学生热衷于网上阅读值得肯定。③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是容易染上网瘾的。因此,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1)正方辩词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 ”改为“ ”。
(2)请在横线上给反方写上观点。反方辩词中的第 句(只填句子序号)不能证明反方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