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本书是一座丰富的宝库,走近它你会体会到知识的魅力;一处景是一道秀丽的屏风,走近...

一本书是一座丰富的宝库,走近它你会体会到知识的魅力;一处景是一道秀丽的屏风,走近它你会欣赏到自然的风采;一个人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走近他你会感受到人性的美好……

请以走近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不得抄袭。

 

走近了才知道 “你没去过江南。”茉这样告诉我,“你这样写得很诗意,但太假了。”我读到这位水乡女孩眼中一丝冰冷而火热的倔强。是吗?我也有些迷茫,何为江南? 终于有幸去了一次苏州。是特有的江南意蕴,恬静,安宁。微醺的午后,母亲领着我穿梭于大街小巷。 没有我想象中的清洌河水穿城蜿蜒,更没有一叶扁舟悠悠荡荡。走进了这座城,我才发现,诗人的词句显得那样刻意。 走着走着,远远看见街角处坐着一个人。走近了才看清,是位卖糖葫芦的老人。一时心血来潮,与母亲买了两串,又在一旁卖豆腐脑的摊子上坐下。 老人已年过花甲了吧!他有着因长年日晒而略显沧桑的古铜色脸庞,眼角眉梢间却堆着笑。疏疏垂着白胡须,神情显得迷糊而柔软,没什么顾客,他便抽上一支烟。 这边,热气腾腾的豆腐脑端上来了,摊主是个四十几岁的女人,头上松松盘了个髻。身上系着蓝暗格布围裙,笑着用夹生的普通话招呼我们,没有想象中妙龄女子的吴音侬语,听着却叫人安心。 “爷爷!”清脆的童音滑过耳畔,一个扎着羊角小辫的女娃蹦蹦跳跳地走来,身后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嗔怪着追上来,在老人面前停下,爽朗一笑:“孩子淘气,来一串糖葫芦吧!”末了,伸手掏出一张纸币递给老人。女娃却一把夺过来,攥得紧紧的放到老人手里。老人哈哈大笑起来,爱怜地摸摸女娃的脑袋,抽出一支糖葫芦塞在她手里:“可抓好了哇,不然没得吃喽!”大妈也咧开嘴,俯身拍拍那孩子的后背,轻声哄道:“回家吧。”随后冲老人笑笑,转身离去。 抿上一勺温热的豆腐脑,听着听着完全听不懂的苏州方言,望着空明的阳光下安详的老人,活泼的孩童,仿佛有一种走近了这座城的心灵感应,才知道,真正的江南,并不仅仅是那幽深的雨巷里走来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也不仅仅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枫桥,更多的,是这平常生活里的琐碎恬淡。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走近了,我才知道。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给考生一定的自主权。“走近”从这一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可看出,发出动作行为的主体是“我”,题眼是所填写的内容,根据提示语考生就可以进行补题。补题时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择最真实、最能展示个性的材料,并据此确定自己在题目中要补填的词语或短语。比如“书籍”“大自然”就容易得多;如果是“宇宙”,至少要对宇宙有一定了解,写文章还是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不能天马行空,生编硬造。作文时切忌空谈、讲大道理或者无缘无故抒情。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高军

⑴在教室门外,我听到,像往日一样,上课铃一响,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⑵走进教室,就感到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但我还是平静地走上讲台,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五十多个同学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

⑶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讲课中,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⑷“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⑸我一边说一边转身准备往黑板上板书。

⑹班上的女学生王娜娜边站边喊道:“报告老师,你看黑板上——”

我一下子惊呆了,原来黑板有一行清楚的粉笔字:“老师是个——”后边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⑻这是我教学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过去每次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公开向我挑战。

⑼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我昨天批评过的李晓写的。

⑽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感到头皮都“啪啪”炸响。但是瞬间我就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11)我面带笑容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

(12)尽管我的话里透着真诚,很多同学还是一脸的不安。

(13)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重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

(14)许多同学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课堂气氛已转入正常。

(15)我立即一口气说了下去:“我,就是你们的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16)接着我详细地介绍我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一些弱点和缺点。

(17)由于是说自己,我说得非常流畅,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口才比平常显得更好。我说完了,教室里一片沉静。我感到,同学们被我的真诚感动了。果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全班同学都在热烈地鼓掌。连李晓眼中也有点晶莹,他的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18)——主课是从来不兴鼓掌的,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

(19)我心中为自己即兴设计的教学方案陶醉了。

(20)我潇洒地将“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                 是个                 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21)李晓第一个举起了手,我让他站了起来。

(22)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老师是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

(23)我心中一惊,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尽管我自认为表现得很潇洒,但还是被学生一眼看穿了。

(24)李晓讲得也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25)掌声一落,女学生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王娜娜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老师也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26)我非常惊喜,为她的大胆活泼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同学的掌声又一次热烈地响了起来。

(27)此事过去又快十年了。如今,李晓已成为一个著名作家;王娜娜在法国留学,已获得博士学位,正在读博士后。这个班的学生见到我或者来信时,说最佩服的是我处理这节课的方式,这节课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语文课。

28其实,近十年来,这三次掌声也仍然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画线句“我一下子惊呆了”和“我心中一惊”,说说两个“惊”字表现的人物心理有何不同。

3.下列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⑵段中“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一句的作用是为接下来矛盾的突然出现蓄势。

B.从高老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仅有理性,而且有智慧,善于克制自己又能随机应变的老师。

C.第(27)段写李晓成为作家和王娜娜在法国留学且博士后在读这一结果,印证了这两个学生都不是“坏学生”。

D.从这篇小说的主旨来看,是要告诫同学们要尊重老师,不要随意损害老师的人格尊严,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4.仔细揣摩本文第25段写王娜娜发言的文字,体会它对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5.本文的标题若改为“一堂难忘的语文课”好不好?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阅读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 第⑤段中“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这”指代了什么内容?

4.说说第⑤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

5.指出第段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游兰溪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1.下面选项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往相田得疾

B.相与步中庭            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C.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颖悟绝人

D.余戏曰                与同游清泉寺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

无与为乐者(                欣然起行(   

⑶闻麻桥人庞安常医而聋(    )  ⑷溪水西流 (    )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余 以 手 为 口 君 以 眼 为 耳 皆 一 时 异 人 也。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是日剧饮而归。

5.两文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但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比较说明。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2. “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字需要我们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来理解,它具体指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题。

[甲]

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乙]

保尔开始工作了。

他打算写一部中篇小说,描写科托夫斯基的英勇的骑兵师,书名不用考虑就出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从这天起,保尔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这本书的创作。他缓慢地写了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页又一页。他忘记了一切,完全被人物的形象迷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却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缺少火一般的激情。

已经写好的东西,他必须逐字逐句地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停顿。母亲惴惴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1)下列关于名著相关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段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祥子是小说的主人公。乙段选自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甲段中主人公最大的梦想是买辆属于自己的新车。乙段中主人公保尔经历了失明、瘫痪后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写作回到队伍中去。

C.名著是美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美在对坚强勇敢、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赞美;《繁星》《春水》美在对母爱、童真、大自然的赞美。

D.保尔和祥子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物,他们都能从绝望的精神危机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

(2)甲文中通过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试作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