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章《访兰》,完成小题。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

阅读下列文章《访兰》,完成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

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3.文题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4.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1.纯朴 2.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3.“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的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一“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4.文中提到了两种“兰草”,一种是家养的,一种是野生的,作者通过对比的写法,表达了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炼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然后找出问题所在的部分进行局部阅读,再概括作答。完成此题要抓住“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一句提炼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重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段,结合具体的语境来作答即可。从后文的叙述和描写来看,“味”的同义词应该是“品格”。所以“味”一方面指的是“气味”,另一方面指的是“品格”。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作用的试题。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和概括散文主题类的试题,对散文主题的概括,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其基本方法有:(1)从寻找语段的中心句入手。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体不同,所揭示的中心也就不同;小说为议论的语句;散文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即“文眼”。(2)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从文章的结构可以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与中心。分析语段时,还要注意从句与句间的关系入手;明确句群所表达的重点。(3)从体会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写人的文章,由“人”及“义”;写事的文章,由“事”及“理”;写景的文章,由“景”及“情”。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鉴赏。阅读《饮酒》,完成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嚣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茫的情形。

2.请结合这首诗,运用优美的语句,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

相与还”的美好画面。(50字以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①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劳之。事闻,朝廷大怒,富弼②议欲诛仲约。仲淹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故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今高邮无兵与械,且小民之情,醵③譬出财物而免于杀掠,必喜。戮之,非法意也。”仁宗乃释之。粥愠曰:“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仲淹密告之日:“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他日手滑④,恐吾辈亦未可保。”

【注释】①晁仲约:人名,地方官员。    ②富弼:人名,朝中官员。  ③醵(ju):泛指聚敛(钱财)。    ④手滑:任意放手行事。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 

(1)予求古仁人之心     (2)天下之忧        斯人 

⑷居庙堂之高              ⑸晁仲约不能御     ⑹粥

2.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

3.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作的《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_______、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____________、俄国 作家__________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这三位名人如果采取与现实稍微妥协的态度,就会极大的改善他们的处境。米开朗琪罗只知道工作,却不肯改善一下生活;贝多芬与资助他的朋友绝交,使自己陷入困境;托尔斯泰放着舒适的生活不过,想到森林里去修行,这些做法是不是自讨苦吃?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参与还是拒绝?沉默还是制止?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2014年11月13日晚,一则数名学生殴打一同学的视频被发到网上,视频中,至少有4名女生对一名女生扇巴掌、脚踢2分钟以上,周围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整个视频中,旁边站满了不少围观的学生,大家都无动于衷。该视频是一名男生笑着拍完全程。据其中一名女生说,主谋是因为看不惯那位女生的衣着,邀请他们教训该女生。

【材料二】1962年6月1日,犹太人屠杀负责人阿道夫﹒艾希曼被执行死刑。在此前的庭审中,艾希曼为自己辩护说:“我只是在执行命令……我不做,也会有别人去做。”汉娜﹒阿伦特在观摩整个庭审中提出了“平庸之恶”这个词,它指的是正常普通人自以为无力左右大局,于是麻木、顺从,沦为极端之恶的帮凶。

【材料三】有些事情你知道是错的,但是你接到权威的命令,或是朋友邀请你参与,你会怎么办?

下图是这一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满分5 manfen5.com

 

1.请为“材料一”拟一则新闻标题。

2.请对统计图表进行解说。

3.对于“平庸之恶”,你会持什么态度?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

 

查看答案

根据情景把内容补充完整。

今年岳阳楼景区推出的“背《岳阳楼记》,领免费门票”新春活动受到游客热捧,大年初一至初十有近万人“背”得岳阳楼免费门票。5月1日5月7日,孔子故里曲阜也推出“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针对这两个景区的新举措,某班级出现了两种不同声音。

甲:我们不赞成这种做法。景区完全是拿传统文化作秀,纯属借背诵之名来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以达到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

乙: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