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离我们有多远
①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随后引发福岛核电站爆炸,使人们产生了对核辐射的恐惧。3月16日,北京六里桥一些大超市里买盐的队伍排了将近400米。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一股抢盐的热潮,各大超市很快都无盐可买。“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以后的海盐都被污染了,不能吃”这些说法无不显示出人们对核辐射的担忧和恐慌。
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核辐射进行一些相关的了解。
③日常生活中的核辐射无处不在。事实上,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从医院的X光机到阳光里的紫外线,从手机、微波炉、高压线到电视台广播台的信号塔,辐射无所不在,到处都是可能成为人们畏惧辐射的对象。对此不必过分担忧,只有过量的放射性照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④核辐射就是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主要分为两类: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存在的各种电离辐射的照射,这种照射统称为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是人类接受辐射照射的主要来源。人工辐射是指与核相关的人为活动引起的对公众的照射,主要包括医疗照射、核爆炸和核动力生产。核爆炸在大气层中形成人工放射性物质,核能发电等核动力生产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于环境,使环境受到广泛的污染。
⑤描述辐射防护剂量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等于1 000微西弗。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疾病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⑥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而且存在一个阈(yù)剂量。人体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射线照射的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一般而言,这些组织效应发生的频率随剂量而增加,其严重程度也随剂量而变化。比如男性生殖器官,一次达到0.15毫西弗的照射剂量,就可引起暂时不育,达到3.5毫西弗,就可引起永久不育。随机性效应被认为无剂量阈值,其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受照阈剂量的大小无关,能发生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通常由辐射引起癌的概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机性效应是X射线在低剂量率、小剂量照射时对人群的主要危害。
⑦核能的确清洁高效,但核泄漏则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这次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造成的危害尚难估算,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件,即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的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造成的危害至今令人“谈核色变”。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殃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的694.5万居民。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人,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乌克兰共有250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身患各种疾病,其中包括47.3万儿童,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专家预计,消除此次事故造成的污染需要800年的时间。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本文第③~⑥段分别介绍了有关核辐射的哪些内容?
3.画线句“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
越大”中,加点词“一般来讲”能否删去?为什么?
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该处使用这种说明方
法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学 费
满震
开学了,报名去。报名的时候一是要交假期作业,二是要交学费。假期作业我都是认认真真完成,而学费却正好相反,我总是不能一次性交齐。学费总共两块五毛钱,我只带了一块钱。这还是我妈跟亲戚借五毛,又卖了十个鸡蛋才凑齐的。
“那余下的一块五什么时候交呢?”陈老师问我。
我说:“我妈说等收了稻子卖了钱就交。”
我注意到,大多数学生跟我一样不能一次性交齐学费,有的先交一部分,剩下的订一个口头“还款计划”,慢慢续交,犹如如今的“分期付款”;也有的一毛钱没有,只给老师一个口头承诺,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交。
过一段时间,陈老师就会在下课前留几分钟时间念一回“欠费生”的名字:“满震、王正义、徐公超、徐正洲、项前、徐正翠、徐立翠……以上同学学费还没有交齐,希望你们按照自己的承诺尽快补交。”
我们所有被点名的学生,都感到很难为情,低下头,不敢看老师,不敢看同学,仿佛做了什么丢人的事。
经过陈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点名催促,欠学费的学生逐渐少了。后来陈老师除了在班上点名,末了又补一句:“这些同学下课后请到我办公室来。”
到老师办公室去,这惯常是在课堂上犯了错误而老师未来得及处理才能“享受”的“待遇”。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我们战战兢兢地诉说家里的困难,请求老师再宽限一段时间,再次给一个“什么时候一定交钱”的口头“保证”。
“满震同学,你不是说等收了稻子卖了钱就交钱的吗?现在稻子应该早就收完了,为什么还不交呢?”陈老师还记得我开学时的承诺。
我说:“妹妹生病住院,家里又借了不少债。我妈说实在没钱。”
“那什么时候有钱呢?”
我低着头,不知道怎么回答。
于是过一段时间就又被点一次名,又被叫到老师办公室去一次。每次被点名,被带到老师办公室,我都觉得是在受煎熬,是在受刑。
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陈老师不再做我们的班主任。有一天下课后,新任班主任王老师把我们最后三个欠学费的同学又叫到他的办公室。我们做出“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满不在乎的样子,等着老师发落。可是王老师却告诉我们一个出乎我们意料的消息,他说:“你们几位同学家里确实非常困难,经学校领导批准,你们所欠的学费就不用再交了,全部予以减免了。”当时我的心里真的有一种如释重负解放了的感觉。
走出老师办公室,我情不自禁唱了起来:“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想到这一学期来,因为学费,陈老师像催命鬼似的死盯着我不放,搞得我抬不起头来,心灵受到重伤,我对陈老师的怨恨一下爆发。我转身闯进陈老师的宿舍,我说:“陈老师,我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欠的学费学校给我减免了。我再也不用受你的折磨了。”说完,我调头就走。想到陈老师一定让我气得够呛,我心里好舒畅,又情不自禁唱了起来:“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第二学期开学报名的时候,王老师悄悄跟我说:“有件事我想来想去还是应该告诉你们。上学期你们三位同学欠交的学费其实是陈老师代你们交了。而陈老师嘱咐我不要告诉你们,是不想让你们觉得欠他的情。现在陈老师已经调到外地学校去了。我觉得我还是应该把真实情况告诉你们。”
这更是我们没想到的。想到自己不识好歹反而恩将仇报的鲁莽行为,我这心里真是愧疚啊。我想当面对陈老师说一声对不起,遗憾的是,陈老师调离我们学校以后多少年我也没见到过他。
1.这篇小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3.“我”两次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分别表现了“我”
怎样的心情?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综合性学习。
湖南卫视父子亲情互动秀《爸爸去哪儿》彻底火了。星爸们带着孩子去乡村体验生活,各种突发状况、糗事、欢笑层出不穷,特别是林志颖和儿子Kimi的互动,让网友大叹爸爸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如果你是编剧,要领着《爸爸去哪儿》剧组到你的家乡录制栏目,你的设想是怎样的呢?请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你想带领剧组到家乡的哪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点去体验生活?为什么?
2.如果一个孩子因为畏惧困难想要退出,作为编剧,你会怎样有效地劝说孩子留下来?(30字以上)
名著阅读。
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和蔼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他并不凶恶,也不可怕。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无情地毒打我,就难过得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这段文字出自《童年》,该书的作者是 。纵观全书,文中的“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 ;“我”曾被他无情毒打至昏死是因为
(事件);但茫茫黑暗中也有给了“我”力量和支持的人,如在“我”挨打时用自己的胳膊帮“我”挡着树条子的 。
根据提示写出空缺的句子。
(1)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2)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3)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6)近几年,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要努力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是 ,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参与)
B.公将鼓之(战鼓)
C.望其旗靡(倒下)
D.可怜白发生(可惜)
2.下列句子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齐师伐我
B.可以一战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3.下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五十/弦翻/塞外声
B.沙场/秋/点兵
C.可怜/白发生
D.梦回/吹角连营
4.对选文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中,曹刿认为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B.【甲】文中,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暴露了曹刿作战中独断专横的特点。
C.【乙】词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选择快马、强弓两个典型事物,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场面。
D.【乙】词抒发了作者渴望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5.对选文写作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同为战争题材,【甲】文重在“论”战,略写战争经过;【乙】词重在“绘”战,再现战争阵容。
B.【甲】文主要通过对话表现人物;【乙】词主要通过“醉里”“梦回”的情景表现人物。
C.【甲】文用“战则请从”过渡,内容由“论”而“战”;【乙】词用“可怜”转换,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D.【甲】文以写实为主,有叙有议;【乙】词融梦幻与现实于一体。两者均富有浪漫色彩。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