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以“留在_____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以“留在_____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家冯骥才在《日历》中写到:“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5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例文: 留在照片里的记忆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许多美好的画面,这些画面就像跳跃在空中的烟火一样,就像是雨后的彩虹一样,刚想去回味,它们就消失了。用什么去留住它们呢?那就是一张张耐人寻味的照片! 我的相册里有一张照片,是在海边拍的。背景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一个女孩赤着脚,手里抓着一只小螃蟹,张着嘴,兴奋地跑动着,海风吹起了她蓬乱的短发……每当我拿起它的时候,那欢乐的情景又一次闪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一个暑假,一天,我和表哥们开车来到了海边,海边的景色真是迷人极了。海浪在那里悠闲的翻滚;海鸥展翅飞翔金色的阳光照在沙滩上,使沙滩有了一股清新的味道。 突然,不知怎么了我的脚有一股钻心般的痛,我低下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螃蟹夹住了我的脚趾。我提起脚一阵乱甩,小螃蟹一看情形不对,马上就躲进了沙滩中的小洞里。 被小螃蟹夹住脚趾的我,非但没有对它产生恐惧还喜欢上了它。于是,我决定大干一场,把小螃蟹们都抓住。我先锁定目标,瞧,那里有一只,它正在懒洋洋地趴在暖和的沙滩上“睡觉”。我为了不引起它的注意,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当我离它很近的时候,小螃蟹忽然提高了警惕,一下子钻进了它旁边的沙洞里,等到我过去看个究竟的时候,它早就逃之夭夭了。接下来,我对很多只螃蟹进行了“攻击”,可是,没有一次成功的。通过几次失败,我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只要身旁没有小洞的螃蟹都不会逃出我的“魔爪”。 我努力地搜寻身旁没有洞的小螃蟹。工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这次,我不像上回一样小心翼翼,而是一等小螃蟹有动静,就立即来了个饿虎扑食。虽然,我趴了个“狗啃泥”,但是,管它呢,反正我抓住了螃蟹。瞧这小螃蟹,在我的手里张牙舞爪的样子,好象不是我抓了它,而是它抓了我似的。我兴奋地抓着螃蟹在沙滩上飞跑,嘴里不住地喊着: “我抓到啦!我抓到啦!”“咔嚓”,哥哥举起相机,将这快乐的一瞬间永远地留了下来。 “哈哈哈……”,照片虽已成为回忆,可那清脆的笑声似乎依然在我的耳畔回响,那欢乐的情景依然在我的眼前浮现,那美好的童年依然没有走远。看着照片,我忍不住又笑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首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引导语对填词作了很好的提示,可选填,也可参照此类另填。如果没有某一物可用来写“记忆”,可直接写“留在心底的记忆”也是可以的。本题就是要求写回忆类的文章,回忆美好的事美好的人美好的日子。所填的“物件”可作为回忆事件中的一个“托”,文章的一个“引子”,关键还是要写事表情,可以写写记忆中父辈的艰辛劳作,父母的爱给自己生活的依靠;老师的教诲促使自己成长;自己在寻求知识的道路上一次次奋斗的经历。以前的事,以前的人,以前的经历,这一切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精神思想有着一定的影响,将材料叙述清楚,将材料中的意义挖掘出来,表达“难忘”,需要铭记,把自己这种心理活动,别样的情感,特殊的感受生动地表达出来。“留在”,不仅要写“因为什么”,还要进一步引申,“为了是”或为“感恩”“报答”,或为了鼓励自己继续前行,像鲁迅不会忘记藤野先生肖像一样,告诫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在自己将踏的人生道路上,“留在”,不断地汲取精神的营养。文题的表述含有浓烈的情感,给文章奠定了感情的基调,那么写作中就要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情,所述事件融入了真情实感,文章就如鱼得水如木逢春。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

①我认为,这里的每一个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时,一定会看到树,至少,也闻到过树。树就在屋外,从老屋的每一个缝隙里,渗进来暗绿色的呼吸,提前让一个婴儿感受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不同的味道——万物生命之初的清纯味道。

②一棵棕榈树,成为记忆里第一棵具象的树。它孤零零地站在祖母家老屋后一个很大的菜园子里。菜地匍匐着矮矮密密的一丛丛碧绿肥厚,只有一棵棕榈树,鹤立鸡群。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关键是,它结满了硕大的海珍珠般的累累果实,金黄色的,极其紧实。可是,果实不能吃。我问树:你结的果子不能吃,为什么还要结果子?树当然没有回答。

③于是我猜想,世界上有些东西,其实是没用的,比如棕榈树的果实。那么,它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如果世界上没有树,也没关系的吧。那么,如果世界上没有我,也没关系的吧?

④于是,我想,我和一棵树,其实是一样的。怎么长大,怎么活,怎么玩,也都是一样的,自己心里舒服就行了吧。这样一想,顿时如释重负。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无忧无虑”、“闲云野鹤”这些词,说的就是当时我像一棵树那么没心没肺的状态。

⑤几年后,与一棵树的遇见和别离,生命的味道开始变得不一样。一棵与我同龄的桂花树,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春日午后,被连根挖起,从乡下运到了我家,栽在刚刚造好的院子里。

⑥一个孤僻的女孩和一棵孤独的树,开始精神上的相依为命。树干、叶子,都特别干净,花香很淡,我喜欢。坐在树下读书写字,有好的句子就念给它听,有想说的话,就在心里说给它听。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常常,我会呆呆站在树下好半天。有一次,做错什么事被母亲责怪,我在树下站了很久。夜深了,树像一个人,被黑暗笼罩,我被它笼罩。雪从它身上纷纷落下来,我听见一个声音说:“你长大了,你应该……”

⑦生命里出现了“应该”这个词——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十八岁,当我离开它去杭州读书,发现,整个杭州城都是桂花,仿佛我走了三百六十公里,桂花树跟了我三百六十公里!

⑧隔着三百六十公里,我问树:我想和你一样,和所有的植物一样,不离开土地,不张扬,不索取,不争夺,一生都保持植物般的优雅,可以吗?树没有回答。

⑨很多年后,又来了一棵树。

⑩是一棵幸福树。搬新办公室时,朋友送的。它真的是一棵树,而不是花草。它被两个花店的工人很费力地搬到十七楼。它长在一个很大的花缸里。花缸是粉紫色的,柔弱得似乎难以承受这么高一棵树。

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干活的地方,睡觉的地方,都离地百尺。像城市里无数人一样,离地越来越远。但我没想到树也搬到了楼上。

办公室朝北,整天没有一丝阳光。曾经有一天,我被一缕阳光晃了眼,最后发现,是阳光被对面大楼的玻璃反射过来。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树会怎么想呢?它的一生,估计要和我一起,永远禁锢在此,灯光,自来水,是它的阳光雨露,就像,方便面、快餐,经常是我的午餐。多么可怜。

奇怪的是,以灯光为生的幸福树,居然枝繁叶茂得不可思议。时时有缎子般的新叶,从树冠处一丛丛地钻出来。有时,出差回来,见它蔫蔫的,浇点水,又舒展了。它怎么这么逆来顺受呢?怎么这么像我呢?

终于,叶子的方向出卖了树的心。过一段时间,所有的枝叶都朝着窗口倾斜过去,像无数只伸向救命粥的手。绸缎一般的嫩叶,像婴儿的嘴唇,贪婪地找寻着乳汁的方向。树什么都没有说,却什么都说了——我渴望!我渴望阳光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的味道,蝴蝶和鸟的味道!

这棵树,永远也不会有鸟来筑巢。

十七楼的窗外,一阵乌云路过,雨水随后滴落,落不到树上。一阵风从窗口路过,试图摇动窗内的树枝,树一动不动。

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

风会不会想,树边上那个女人,也是一个假人?遇见树。

(选自2013年8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完成下表。

人物

感情

爷爷

 

父亲

 

童年时的“我”

 

人物

感情

爷爷

 

父亲

 

童年时的“我”

 

 

自然

人生

老屋外的树

婴儿:让“我”感受 ____③____

菜园子里的棕榈树

童年:让“我”知道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没用的,生活只要自己舒服就行

几年后:让“我”懂得 ____④____

很多年后:让“我”渴望重建生命之初与自然的联系

2.下列三句写的都是不同的树在阳光风雨中的姿态,请选择一句加以赏析。

A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

B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

C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

我选______句。赏析:

3.文章最后说“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你认为这棵树是不是“假树”,为什么?4.文中的“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无用而自由”到“有用却禁锢”,你认为这中间的奋斗有价值吗?请阐述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 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自《百科知识》2015.03A,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4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两种并分析其作用。

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作用。

(1)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勘称“耐心杀手”。

(2)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

章武①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②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③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①蜀汉先主刘备年号。②地名。③蜀汉后主刘禅年号。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臣敢股肱之力    

决于亮          大举          

2.选出与“事之如父”一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固以怪之矣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顷之,又领益州牧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翻译下列句子。

(1)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4.选文和课文《出师表》都交代了一些诸葛亮与后主刘禅的关系,请结合上述文本谈一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鉴:镜子。  徘徊:流动不绝的样子。

(1)诗歌前两句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宋诗注重理趣,请结合诗题谈谈你对本诗后两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本学期“名著推荐与阅读”一章中我们学习了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___________》,作者真实的记忆时常引起读者的共鸣——保姆长妈妈为我寻购《___________》一书,让我对她充满敬意和感激;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让我感受到他的真挚热情与毫无民族偏见的胸怀;《五猖会》一文中我急切地想去看戏,却被___________强迫背诵《鉴略》而满心痛苦与扫兴;还有我在日本求学时的同学___________,曾经意气风发的革命者却落得疑似自杀溺亡的结局,令人唏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