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要快也要慢
①时代发展加速,生活节奏加快,“快”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方方面面都在努力提速,以“快”为特征的行当,诸如“快餐”“快递”“快照”“快洗”“快车”等应运而兴。
②快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去有句话:“一天等于二十年”。当下信息社会“一天”的发展,远远超过农业社会乃至工业社会“二十年”的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确实要有“争分夺秒”的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③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去求快,快则快矣,得到的却是苦果子。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跃”得全国人民没有饭吃,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时下用催生剂催长的速成水果与鸡鱼鸭肉,成长期是快了,但却变得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样的快,带给它们的不是进化,而是退化。我国早有“欲速则不达”和“揠苗助长”一类的古训,这是人类珍贵的经验之谈。
④就人的幸福感而言,生活也是要有快有慢,劳逸结合的。倘若人一直处在快节奏中,没有慢节奏的调剂,没有空暇,没有悠闲,没有“采菊东篱下”和“闲庭信步”的情致,那生命就会失去平衡,人生的丰富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被快节奏所击倒。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都是需要慢慢咀嚼的。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许多驾车人视而不见,疾驶而过,管理者特意在路上插上一个劝告牌:“慢慢走,欣赏呵!”朱光潜先生在谈到人生的情趣时,说人生艺术化,就得“慢慢走,欣赏呵!”我国有一首老歌也这样唱:“马儿呵,你慢些走、慢些走,我要把这美丽的景色看个够。”
⑤针对近些年来一味求快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人又怀念起慢来,认为不要急吼吼地度过有限的人生,于是,慢文化之风开始兴起。“慢餐”“慢递”“慢游”“慢照”一类的活动渐次多了起来。北京出现了“慢递”专业店。国际上有了“慢餐协会”,他们声称,慢餐不只是细嚼慢咽,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态上的慢,“以慢餐引导被物欲横流的大潮裏挟着的人们放慢脚步”。近日还传出消息,全球已经有24个国家135个城市获得“慢城”称号,我国江苏省高淳县有望于近期召开的“国际慢城会议”上被授予“慢城”称号。所谓“慢城”,主要是走“生态立城”之路,本质上可以说是一个“环保”概念。“慢”,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⑥由此可见,要辩证地看待快与慢,快有意义,慢也有价值。快节奏的霹雳舞与慢节奏的太极拳,各有各的美。要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快不弃慢,慢不鄙快,让快慢正确地结合起来,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使人的生活仍然保持应有的从容、放松和宁静,维护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质量。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下面一段文字应该放在第几段之后?请阐述理由。
不过,要快,却不能把快绝对化,不能抹杀慢。快与慢是对立的统一,失去一方,也就没有了另一方。快与慢都受着条件的制约,应按照张弛有序的规律,该快则快,该慢则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文正局量宽厚
王文正①太尉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愬②于公曰:“庖肉为饔人③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公曰:“汝辈人料肉④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⑤。”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尝宅门坏,主者彻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乃是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选自《梦溪笔谈》)
【注】
①王文正:王旦。宋真宗时,曾任宰相。
②愬:同“诉”,告诉,这里有“投诉”、“告状”的意思。
③饔(yōnɡ)人:厨人。
④料肉:定量供应的肉料。
⑤廋(sōu):隐藏。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但不食而已( )
(2)一日又墨其饭( )
(3)庖肉为饔人所私( )
(4)方省也( )
2.下列加横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少埃墨投羹中 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B.据鞍俯伏而过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C.汝乃某人乎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其子弟愬于公曰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事表》)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4.文中围绕王文正的局量宽厚叙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分点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
峡口①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
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 和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语文综合实践
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主题为“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为了迎接这个重要日子,你所在的学校将要举办各种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活动一】请你参加调查
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学校就此对3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读书计划情况 | 读书笔记情况 | ||
有无计划 | 百分比 | 是否做读书笔记 | 百分比 |
有计划 | 10.1% | 每读必做 | 0% |
有时有计划 | 31.1% | 凭兴趣做 | 24.6% |
没有计划 | 58.6% | 从不做 | 75.4% |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写出两点):
2.【活动二】请你参加辩论
为了学生阅读的方便,学校提议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面对这一提议,学生反应不一,展开了辩论。反方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教室本身就比较狭小,设置“图书角”影响了活动的空间;另外,图书也容易遗失和损坏假如你是正方,请你针对反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驳。
正方:
3.【活动三】请你参加竞赛
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学校举行了“读书让生活更美好”名著阅读知识竞赛,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完成: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从下面三幅图片中选择一副图先写出与之相关的文章名称,然后再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①鸟
②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③活无常
我选择的是图( ),与之相关的文章名称是《 》,文中表现的内容是 。
默写。
(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2)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4)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桃李不言,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6)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7)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8)人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 , 。”两句诗句来劝勉他人要对前途充满信心。
根据拼音写汉字。
清晨,走在高邮湖边,全身清爽。在晨xī的照yào下,小草上的露珠闪闪发光,好像镶qiàn在小草上的珍珠,散发出七彩的光芒。嗅一嗅鼻子,多么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情舒chàng。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