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诗文,完成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诗文,完成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选自《冰雪文序》)

注释】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

1.解释加横线的词

(1) 一小舟                      (2) 余强饮三大而别           

3则冰雪之能寿物也(                (4若吾所谓冰雪则异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

3.找出与乙文“冰雪之能寿物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鱼肉之物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寡助之至

4.回答下列问题。

(1)【甲】作者选择“大雪三日”、“是日更定”后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原因,在【乙】文进行解释了,请用原文回答。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甲】文的景物特点谈谈作者观景时的心情。并结合【乙】文的论述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1.(1)撑 (2)杯 (3) 使……延长寿命 (4) 这 2. (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2)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 3.B 4.(1) 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2)甲文中的“雾凇沆砀”展示了雪下西湖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以及痴迷于天人合一的雪景中,又有着孤寂、落寞,难忘故国的情思。而从乙文的“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恰恰说明了古圣人愿意寄情山水的原因,可以在山水中找到情感的寄托。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此题注意“寿”词类活用现象,使……延长寿命。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焉”“而”“则”,把词语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A助词,的;C宾语提前的标志;D到,例句与B都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景物是为抒情而写的,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明王朝灭亡以后,张岱仍对故国往事的深深怀恋,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遣,乙文的“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恰恰说明了古圣人愿意寄情山水的原因,可以在山水中找到情感的寄托。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课外文言文的翻译: 鱼肉一类的食物,见到风和阳光就容易变质,放入冰雪中就不会腐烂,这说明冰雪是能够使食物保鲜。今年冰雪多,来年谷物一定长得茂盛,就是说冰雪有助于谷物生长。大概人的一生没有不借助于冰雪这样的特质成长的,然而冰雪的特质必定要等到有了冰雪才能有体现,但一年四季又有多少冰雪呢! 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大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质;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的气质;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法国著名评论家欧仁·福萨德评价《简·爱》:充满生气勃勃的个性。这是对英国女作家          笔下的女主人公简·爱                                        的性格的高度评价。

2.卢梭在评价《鲁滨逊漂流记》时说:“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 先读读这本书。” 因为鲁滨逊勇于冒险,不畏艰难,不向厄运屈服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能给青少年以鼓舞,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图是小说的插图,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他是如何克服在孤岛生活的种种困难,最终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的。请任选画面展示的其中一个故事谈谈。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姓氏是代表一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厦门一中初三某班进行“走近姓氏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活动一:追本溯源

材料一: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材料二: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材料三: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在古代氏族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氏”这个称号。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

1.探究以上材料你知道了姓氏是怎样起源的吗?

【活动二:寻根问祖

“中国寻根之旅”

2.随着安徽卫视的大型姓氏文化寻根综艺节目《中华百家姓》和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国内首档明星真人寻根、追溯家族历史的纪录片《客从何处来》的热播,寻根问祖,不少寻根网络和活动纷纷涌现,上面是三幅关于“寻根”的图标,你喜欢哪个图标,请结合图标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活动三:说名道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起名学是一门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备的学问,这门学问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元素,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嵌入人名的对联,是我国对联中的一朵奇葩。请将下面这副嵌名对联中的上联补全(注:下联中的“畹华”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字,意为“地上开花”)。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         ,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4.2014年,有媒体报道厦门宝宝叫子、涵、梓、萱特别多,请参照示例从以下图上的名字中,任选一个说说父母给宝宝取这个名字所包含的含义。

示例: 子,是君子。用在名字中它的含义是父母希望子女长大成为谦谦君子。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完成小题。

而我的石码镇白天有慷慨热烈的阳光,存在石缝,流在海滩,到了晚上就A发xiào  成浓浓的酒香。清冷的月芽儿像一弯快镰,收割一簇B一浪花,波涛吃吃地笑着,纠缠着苍白的石阶。码头边泊着小小的渔船,透过船篷是红红的灯,看得见古铜色的C梁护卫着一窝甜甜的梦,梦中的渔家孩子像黑鳗一样扭动着。啊,咸味的梦和大海息息相关。

让我籍贯一栏藏着我的渔镇吧,今天填乡音如缕,明天填南曲一管。我在我自己的热爱中,Dsǔn爸爸妈妈的回想,丰满了我出生的那一块热土。

——选自舒婷 《到石码去》

1.请将文中的词语“乡音如缕”,用正楷字工整地抄在“田”字格内。

2.文段中ABCD四处加横线的词语,注音与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3.仿造上文横线句,想象你在籍贯一栏填写出生地时,想要填入的美好。

例句:让我籍贯一栏藏着我的渔镇吧,今天填乡音如缕,明天填南曲一管。

仿句:                                                                 

4.舒婷的出生地石码是个有历史有故事的渔港,在那里有一个木棉旁边立一诗碑,刊明代王肇衡的七言绝句一首由于时代久远,刻痕模糊,顺序不清,现在请你将它还原。

当年误国岂堪论 谁道虎臣成劲节 窜逐遐方暴日奔 木棉千古一碑存

【注释】德祐元年,郑虎臣在押解大奸臣贾似道途中将其诛杀,为天下除奸。明代王肇衡就郑虎臣诛贾一事写此诗歌,用来赞美郑虎臣为国除奸的壮举,同时也口诛笔伐祸国殃民的贾似道的罪行。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

2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4)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5)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6)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刘禹锡借友人的劝慰之酒振作精神的句子是:                                 

(8)在古诗文的吟诵中可以感知到古仁人志士的智慧。读《岳阳楼记》,去感知到范仲淹“                  ”以平常心处事的旷达;读《<论语>十二章》,去感知到孔圣人“                          视富贵如浮云的价值观。

 

查看答案

请以“成长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